克里斯韋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兩百七十八章 壟斷,絲路大亨,克里斯韋伯,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貨幣都可以認為是一種黃金兌換卷,既然黃金是有限的,那麼貨幣自然也是有限的了。
如果翻開一本十六世紀西方關於當時中國社會的書籍,在開頭作者都會異口同聲的驚歎這個國家的富裕,市場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精美的商品,而且價格便宜的驚人,只要運回歐洲立刻就能大發其財。然後他們就會感嘆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將會多麼幸福云云。這裡面固然有我國當時手工業水平冠絕全球,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貴金屬匱乏的國家,相比起剛剛發現新大陸,將海量的金銀運回,發生了價格革命的西歐,在大明貴金屬的購買力要高得多,自然這些歐洲商人們會覺得這裡的商品物美價廉了。
但這對於周可成來說就是一個大麻煩了,要進行大規模的商品交易,就必須有一個穩定的貨幣體系,物物交易是走不遠的。但問題是任憑周可成有天大的本事,他也沒辦法在十六世紀的東亞從無到有建立一個信用貨幣體系——拜大明所賜,紙鈔在全體大明人民的心裡和白搶沒區別了,周可成又沒有後世美帝那樣有一打航母在為自己的印鈔機做信用支撐,擺在他面前的路只有一條——鑄造貴金屬貨幣,從中間揩油,收點鑄幣稅。但要這麼做,首先就要有足夠的貴金屬儲備,相比起大明海量的經濟規模,僅憑日本和臺灣這點金銀礦不過是杯水車薪,大頭還是得指望歐洲商人從新大陸運來的白銀,所以周可成最多隻能把葡萄牙人排擠走,卻不能與其撕破臉——誰知道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啥時候才來中國的,要真撕破臉了,他從哪裡找這麼多金銀來鑄幣維持自己的貿易體系呢?總不能一路殺到新大陸自己開礦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