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六章 可敦之變,閃電小兵,戰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百五十六章 可敦之變
可敦城,作為蒙古高原上最大的城市,傲然雄立在草原上面,虎視著草原上阻卜各部族,隨時準備鎮壓他們的反抗。
儘管建成至今,只有區區二十餘年,但作為草原第一雄城,氣勢遠遠凌駕於阻卜眾部族之上。城中的契丹人,面對城外遊牧的阻卜人時,都有著極強的優越感,城中二萬餘騎兵,更是隨時出城去襲擊阻卜人的部族,搶光他們的牛羊,將他們抓來賣為奴隸,作為支援軍費收入的最大來源。
但這樣的美妙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自從華烈部崛起,統一了草原以來,可敦城中就人心惶惶,時刻擔心被華烈部的大軍襲城。
但可敦城的堅城之名,不是隨便說說的。為了防備被阻卜戰士襲擊,早在這二十餘年裡,安將就在不停地加固城牆,直將它修築得城高牆厚,再不畏阻卜騎兵的襲擊。
而且自從華烈部崛起以來,雖然常派遣軍隊入侵遼國內境,掠奪財富人口,卻從未對遼境中的城市進行過攻擊。時日一久,遼邦各城池的契丹人都當他們是不善攻城的,心也都放了下來,而邊境各部落、鄉村的富裕契丹人,若有些辦法,就儘量躲到各處城池之中,依靠高城厚牆來抵禦華烈部神出鬼沒的襲擊。
這一年多以來,草原上各阻卜部族都已經投順華烈部,奉命遠離了可敦城,一直未曾有阻卜騎兵靠近可敦城,城中守軍心中也都不那麼著緊,雖然還是經常訓練軍隊,準備防禦敵人的突襲,卻也不象初時那樣人心惶惶了。
這一日,天空中豔陽高照,將燦爛的光芒,灑在可敦城上。此時的可敦城,秋高氣爽,溫度宜人,契丹軍民在城中來來往往,於街道上熙熙攘攘地走著,一切都顯得那麼平和,草原上最大的城市,已經顯出了它的繁榮景象。
除了二萬多騎兵和他們的家眷之外,附近的契丹人也都畏懼華烈部的騎兵掃蕩,有許多都躲進了可敦城,城中現在也有近十萬人,可算得上一個大城了。由於華烈部這些年來鼓勵經商,對各國的商隊也並不歧視打擊,商人們到草原上來販賣馬匹、稻米,有許多商隊都要經過可敦城,讓這城市也漸漸繁榮起來。
城門處,契丹士兵們正在盤查著進進出出的商旅,時而刁難勒索些錢物,調戲一下入城的婦女,倒也過得快樂逍遙。
馬蹄聲響起,一支契丹騎兵在大街上馳過,向著城門走來。領頭的遼將,相貌兇悍,而那些遼兵也都面目猙獰,隱隱散發著血腥殺氣,正是一支百戰雄師應有的模樣。
這是鎮守可敦城的阻卜諸部節度使、駙馬都尉蕭圖玉的部下將領,因為得到北方有阻卜部族出現的訊息,因此率三千騎兵,前往討伐,若是能多掠些人口牛羊回來,遼兵們的收入也就都有保障了。
這些人口,大都被貶為奴隸,供契丹人役使。也有各地的奴隸販子來往於草原各地,販賣著各族的奴隸,將可敦城作為了奴隸販賣的轉運點。
當這些騎兵出城而去時,在可敦城的南門,正有一支販運奴隸的隊伍在準備進城。
這支隊伍,卻是由契丹商人統率,販了大批宋人前來草原販賣。因為華烈部的汗王出自宋境,也喜歡宋人加入自己的部族,因此在購買宋人奴隸時頗為大方。
為了滿足華烈部的需要,各地的遼軍經常出動,襲擾宋境,在宋國內境掠奪人口賣與奴隸高人,轉運到草原上賣給華烈部,以賺取大量的收入。
雖然大遼國與西阻卜國經常互相襲擾,掠奪財富人口,卻還沒有全面交戰,對於彼此間的貿易並不禁止。各地的商人們也在其中大賺其錢,因為華烈部是出了名的富庶,對於商人也從不拖欠、搶劫,在商貿中發了財的各族商人不知凡幾,引發了更多商隊前往草原進行商貿活動。
這次前來的這支奴隸商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