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二章 條約細則,閃電小兵,戰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百三十二章 條約細則

據速哥報與宋國皇帝,只說草原上,至今尚未統一。三大汗王中的另外兩個,現在仍依附遼國,對遼國懷有忠誠之意,而他們部下人手眾多,兩大汗王聯手,雖然華烈部並不懼他們,但若草原上的內戰曠日持久,只怕坐失良機,讓遼國的新立皇帝有希望消滅自己兄弟和渤海大延琳的叛逆軍隊,在遼國境內確立自己的威權,而當華烈部統一草原時,再想與南朝聯手共攻遼國多半已經錯過了遼國政局不穩、內亂叢生的機會。

為此,華烈部提出請宋國支援大量人口,送到草原上進行軍事訓練,變成強大的騎兵,儘快一統草原,東掠遼國,與宋朝軍隊一起,將遼國軍隊打垮,以消除兩者共同的大敵。

至於送去的是什麼人,華烈部倒是不太挑剔,什麼罪犯流民皆可,只要能騎馬打仗的,華烈部一概歡迎。

對於這一要求,宋國君臣緊急磋商,認為此舉對大宋有利無弊,若能送去十萬罪犯,被華烈部配上戰馬,化為十萬鐵騎,攻擊遼國,與遼國的強大騎兵相互殘殺消磨乾淨,只怕宋國君臣做夢都要笑出聲來。

實際上,宋朝統治階層也希望這十萬鐵騎是在大宋的掌握之下,可惜宋國缺馬,而草原上馬匹多得數不勝數,若能以此打擊遼國的騎兵力量,讓他們此後再無力南侵,那便是大宋之福了。

雖然這麼強大的軍力對宋朝也是威脅,不過幸運的是,兩國相距遙遠,這些鐵騎留著也是禍害遼國,對宋朝沒有什麼壞處,正合“遠交近攻”之要義。

華烈部的使者雖然拍著胸脯擔保能一舉消滅強大的遼國,可是他們吹得越響,宋國君臣越覺得不可相信,遼國根基雄厚,如何能是這一個邊遠小國能消滅的?

但讓他們兩國相爭,宋朝從中取利,正是“驅虎吞狼”之策,宋國可憑藉這一招削弱遼國,得保邊境平安,此事大善。若真的能讓華烈部變得更強,兩國共攻遼國,宋朝奪回幽雲十六州,那更是天大的喜事。

因此,預先投資是必要的。而各府縣牢獄中的罪犯,留在宋國都是禍害,不如趕去草原,讓宋國境內治安平靜,可謂兩利。而歷次饑荒產生的流民,想辦法趕去一部分去草原上吃牛羊肉,想必那些餓得要死的饑民也不會有什麼不滿。

在兩國相互諒解的情況下,這一合作意向也確立下來,宋朝幫助華烈部增加人口,而華烈部用這些增加的人口自行訓練騎兵,去統一草原,攻擊遼國。

至於人才的問題,華烈部的使者上表,口稱仰慕中原文化,想請宋朝派遣部分官吏、士子前往草原,幫助華烈部建立完整的政治機制。若能得宋朝允准,西阻卜國願成為宋朝的屬國,遵從大宋的詔令。

對於西阻卜這樣的邊蠻小國,居然也想學習教化,要求大宋朝幫助他們建立官吏機制,宋朝計程車大夫們大為驚異,卻也大大滿足了他們作為中原正統大國的虛榮心,堅定了大宋文化優越的信念。

華烈部的請求,在宋朝君臣磋商之後,決定部分地滿足他們,讓這蠻夷之邦也習得聖人教化,比別的蠻夷高貴那麼一點,作為對他們的恩賜。

如果能在華烈部內部建立一個親宋朝的政府,再加上那麼多遷移到草原上的宋人,想必就可以讓華烈部成為宋朝最忠實的屬國,在感情上更親近大宋,而不會倒向遼國那一邊。在這樣的考慮之下,對於一些官吏和士子的詔書便下達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從前歸附劉太后的官員,現在已經漸漸淡出權力中樞,而他們的附庸小官,也在權力鬥爭中敗落,其中許多人都被宋帝下詔,派去草原上,幫助華烈部建立政府機構。

而宋國計程車子也都得到了詔書,大量徵召士子前往草原,對那些蠻夷之民進行教化,並加入華烈部建立的政府,來管理蠻夷野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閃電小兵

戰士

過招

風嘯木

趙浪穿越秦朝

趙浪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