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九章 太后之爭,閃電小兵,戰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不染上這一毛病。
因為耶律重元的報信與禮讓的行為,讓耶律宗真免去了一劫,能夠安居於帝位之上,所以對耶律重元的行為既感激又感動,下旨封他為皇太弟,每天都帶他一同出行,兄弟友愛至極,對他的榮寵也是天下獨一無二。
到了後來,耶律宗真去世後,他的兒子耶律洪基即位,是為遼道宗。
他這一帝位,卻也是皇太弟耶律重元讓出來的。因此遼道宗對叔父也是感激異常,即位後立即封他為皇太叔,對他尊敬至極,並拜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執掌遼國兵權,聲威之盛,多年來一直為帝皇之下第一人。
除此之外,遼道宗還賜他有上殿不拜的特權,復賜金券、四頂帽、二色袍,尊寵前所未有。
可惜到了耶律重元很老的時候,他的兒子楚王涅魯古卻不甘於只做個大王,率軍反叛,終於兵敗被殺,也連累了耶律重元,不得不逃走到北方大漠之上,最後悲嘆著:“涅魯古使我至此!”而自殺,一生尊榮,到老卻不能保持,終落得滅門的悲慘下場。
象這個故事,千載之後,被後世的武俠小說作者引用,並以遼道宗耶律洪基被舊日曾做過丐幫幫主的結義兄弟救出並擊潰叛軍的構思,將它寫成了小說中的情節。只是那時,現在不到十歲的乖孩子耶律重元,在書中那個時候已經成了一個垂垂老者、身份尊榮的皇太叔,只怕比他父親現在的年紀都要大一些。
羅大成默默地看著這個孩子,眼中射出的感嘆憐憫之意,讓蕭耨斤心中忐忑,與蕭孝先不安地對視一眼,重又開口詢問了一遍。
羅大成抬起頭來,淡淡笑道:“帝皇之位,有德有力者居之。若二皇子有心於帝皇,自然可以身居高位。只怕他志不在此,便難以成事了。”
蕭耨斤的問話,原本也有反逆之意,隱含著廢掉耶律宗真另立皇帝的意思。而羅大成本來就是率領阻卜人反叛遼國的,說話更是大逆不道,讓蕭孝先也微微變了臉色。
不過,既然他連先後屠盡十餘萬遼兵的事都做出來了,也不會有人因為他不跪接聖旨、說話大逆不道而敢於給他定罪,蕭孝先也只是乾笑著,把這個話題岔了開去。
蕭耨斤倒是渾不在意羅大成語中反意,溺愛地撫摸著耶律重元的小腦袋,抬起頭來,又問起了南朝劉太后與現在李太后之間的往事。
上次羅大成講得不夠詳細,她聽得不太過癮,現在纏著羅大成,一定要他講詳細一些。羅大成被纏不過,只得苦笑著,一邊飲酒,一邊將當年之事細細講了一遍,其中有些含混之處,也是在所難免。
蕭耨斤聽得嘆息不已,並對那劉太后終於病死而興奮,喋喋不休地說著她一定是因為做了虧心事而畏懼而死,只怕現在宮中老物將來也要落到這一下場,對劉太后與齊天皇后的痛恨之意溢於言表。
羅大成苦笑而對,耶律宗真的這兩位母親,遲早有一場血淋淋的生死對決,只可憐這未來的遼國皇帝終究要夾在兩位母親之間,無奈地看著這一幕家族血腥慘事。
蕭耨斤與蕭孝先舉杯勸酒,言辭間都有招攬之意,或是希望能與他結成聯盟,扶保耶律重元登位,卻被羅大成含含糊糊地應付過去,不肯給予承諾。
畢竟這是遼國上層的政治鬥爭,自己大軍遠在草原上,無法調過來對遼國上京有什麼大的動作。
更何況,現在草原還未統一,導致自己現在軍力不足,若想要一舉撼動強大遼國的根基,實力還差得遠,不如明哲保身,冷眼靜觀其變,看著遼國內部紛爭越演越烈好了。
龐大的佇列,自北向南,緩緩地行來。
大批強壯的契丹騎兵騎在馬上,忠誠地護衛著遼帝的皇輦,一直向南行進。
長長的佇列,延伸得極長,其中無數旌旗招展,鼓樂喧天,帝皇出巡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