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二章 楊氏文廣,閃電小兵,戰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百九十二章 楊氏文廣
茫茫黃河之上,無數士兵正在渡河,駕著大量船舶,朝著南岸劃去。
在恐慌之中,宋國的軍事指揮一片混亂,甚至來不及將北岸所有的舟船都收到南岸,以免北方強敵藉此渡河。
但就算他們預先佈置,也改變不了什麼。華夏國的間諜早已在秘密蒐集舟船,而在岸邊砍了樹編成木排,揮軍渡河,也費不了多少功夫。
開封城位於黃河南岸,距離河岸不算太遠,曾多次被氾濫的黃河所淹,後來又一次次地在舊城的廢墟上面建起新城,造成“城疊城”的奇異景象,只因此地的經濟地理位置太好,讓各朝統治者都不捨得放棄。
而大宋太祖趙匡胤在臣下們激烈的爭論之後,最終還是決定定都此地,以東京汴梁為都城之名,創立了大宋基業。只可惜這一決定,終究還是導致了日後的劫難。
汴梁位處中州平原,四面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北軍只要能攻到黃河岸邊,渡過黃河,汴梁也就危如累卵了。
華夏十萬大軍,已經密佈黃河岸邊,綿延百里,讓大宋軍隊不能摸清他們打算在哪一處渡河。當渡河開始時,措手不及的宋軍只能望河興嘆,再難抵擋。
在南岸處,有數千人的義勇軍放聲大吼著衝來,殺向渡河之中的華夏大軍。在這一處,防禦薄弱,能有幾千人守衛也只是巧合。
這些守軍,也都是臨時徵集起來的義兵,所受的訓練少得可憐,只憑一股血勇之氣來抵禦北虜的侵略。
站在河岸邊,人人都在努力拉弓放箭,朝著河中的敵軍傾洩箭雨。只是箭法都不算太好,而河中舟船上的華夏士兵都中揮刀撥打鵰翎,收到的成果並不理想,只有一些戰士中箭,從船上跌到河中,讓鮮血浸染到滾滾黃河水中。
在北岸處,上百輛投石車被大批駿馬拖拽過來,朝著南岸投擲石塊,砸在散亂的義軍中央,慘叫聲響起,大批義軍戰士被巨石砸扁,慘死在河岸邊。
舟船中,大批華夏士兵也拉弓放箭,與敵人展開對射。雖然不習舟船,站在船上頭暈目眩,但射箭的本領終究未曾丟下,大片箭雨落在南岸,雙方都有戰士被射倒,慘叫聲到處響起。
在激烈的對射之後,舟船在華夏戰士們奮力划動下,終於到達黃河對岸,無數戰士從船上跳下來,顧不得頭暈,嘶喊著揮刀衝向前方的義軍,與同樣憤怒撲來的義軍拼殺在一起,吶喊聲震天動地。
河流上,還有更多的華夏戰士源源不斷地渡河,加入戰團,讓己方的優勢不住地擴大。
北岸處,華夏皇帝的大旗緩緩向岸邊移動,羅大成騎在戰馬上,在萬軍簇擁中來臨岸邊,望向對面混亂的戰場。
在他的身邊,新納的愛妃穆桂英勒馬而立,表情複雜地看著對岸,心中幽幽嘆息。
同樣是看到宋軍與北方強敵作戰,她卻不能上前助陣。現在的她,已經不再是宋軍主將,而是北方強族皇帝的寵妃,地位的變化讓她痛苦惶惑,可是跟隨在羅大成身邊的誘惑又讓她不忍放棄,只能催馬緊緊地貼著他,來抵禦心中的不安。
羅大成似乎是感應到了她的複雜情感,緩緩伸過手來,握住她修長的手掌,並不說什麼,卻有著溫暖柔情,從手上悄悄地傳了過來。
在對岸,已經有大量的戰馬被運過去,無數戰士翻身騎上戰馬,迅速集結成整齊的隊形,向著頑抗中的義軍疾衝而去。
在長期嚴酷的訓練之下,戰鬥已經成為了生存的本能。即使是臨時組成的騎兵隊伍,也發揮出了強大的戰鬥力,讓死戰不退的義軍難以抵擋。
強悍的騎兵迅速撕裂了義軍混亂的隊形,鋒利戰刀凌空劈下,斬在義兵們的頭上、臉上,鮮血四面迸射,頭顱被劈飛起來,滿地亂滾。
一心報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