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四章 太平盛世,閃電小兵,戰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百零四章 太平盛世
趙虎拿出來的地圖,將幽州到華南沿海一帶都劃歸了華夏國,一名宋國大臣看到後,乾脆就跪了下來,口口聲聲,請他一刀砍死自己,若要讓自己同意這樣的條款,那倒真不如死了好!
想不到大宋的重臣也會耍無賴,趙虎與速哥無可奈何,只能讓步。幸好這也只是虛要的價錢,羅大成留給他們的底線,是幽州、杭州、福州、廣州等各州,以及青島、廈門,廣州以南的土地,大宋最南端孤懸海外的兩大海島和其他沿海諸島,以及長江入海口的大片土地,羅大成準備在那裡建立上海城,作為華夏的良港之一。
兩名華夏貴使,與大宋的重臣擠在一起,一個個的州郡指過來,努力討價還價,最後達成的共識是,將所有沿海州郡都拿出來,由華夏國皇帝在裡面挑選一半州郡作為割讓的土地,派兵前去駐守,其他州郡,華夏國不得染指。
此外,幽州也要重新割讓給華夏,在大宋手裡還沒有捂熱,就又落入了北方強國手中。
而黃河以北的大片地區,已經被華夏軍佔據的,自然是不能讓他們再退兵還地,因此在條約上清楚地寫明,華夏與大宋隔河而治,以這一段黃河作為兩國疆界的分界線。
自此之後,山西一地就徹底納入了華夏國的版圖之中。幽州以南的河北故地還在大宋掌控下,給予宋朝君臣們最後的一絲安慰。
割讓土地的談判最耗費時間,當談完之後,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趙虎和速哥是因為得到了沿海一半的土地而高興,這比羅大成給他們的底線還要多上許多倍的州郡,回去以後,可望得到嘉獎。而宋朝的大臣們也在慶幸不用把沿海之地都割讓出去,尤其是江南,除了杭州和些少州郡之外,其他不沿海的郡縣,都可以保全,讓大宋的財政不會太過緊張。
大宋疆域遼闊,靠海的州郡終究只佔少數。而那些緊挨著它們的郡縣,就可以不在挑選之列,從大宋割去這些沿海州郡,從地圖上看起來,就象削去邊緣處的一層皮一般,並不讓重臣們十分心疼,畢竟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此約簽定之後,華夏國就要派出大軍,前往接管這些沿海州郡了。其中耗時極久,為了保證和約的履行,趙虎提出要駐軍汴梁,幫助南朝保護京城。
要鄰國駐軍來幫助保護京城,這樣荒謬的提議自然受到大宋重臣們的駁斥。可惜二位貴使堅決不肯讓步,大臣們也只有無可奈何地放棄,反正華夏大軍已經駐紮在汴梁城中,讓他們退出去,那是千難萬難,只要不打進內城已經是萬幸了。
經過討論之後,最終決定華夏派鐵騎四萬,駐紮在汴梁城裡,只是不許進入內城。而守城宋軍大都要解散,只准留下三千宋軍在內城中,汴梁外城的防務,都要全部交給華夏軍才行。
如此一來,大宋就等於是將頭套進絞索裡面,華夏隨時可以拉緊繩索,將宋國君臣一網打盡。而他們還不得遷都,否則華夏有權阻止他們的遷都行動。
大臣們心有不甘,卻也只能承認現實。華夏軍既然已經在城裡了,就趕不出去,他們若想要捕捉宋國君臣,現在就可以輕易做到,又何必等到將來再動手。而且條約上已經寫明瞭隔河而治,就是華夏軍隨時都可能渡過黃河攻擊汴梁城,以他們這一次破城之輕易,下次來時,也費不了多少力氣,就能攻進城中,讓他們駐軍東京也只是讓大家都省些攻守的力氣罷了。
在前面這些幾乎不可接受的條約都定下來之後,接下來的條款的討論就容易多了,宋朝大臣幾乎是毫無反抗地接受了有關商貿的條約。
條約註明:華夏所有的商隊和商人,只要得到了華夏皇帝的授權,就可以在大宋境內暢通無阻,到哪裡都不必繳納賦稅,而大宋商隊若入華夏國境內,則必須按照規定繳納稅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