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0章 興兵,步步生蓮,月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充分、指揮得當,北伐未必不可成功,便也應聲附和。

不過賈琪、宋琰、程羽等人的意見卻不統一,他們都是真心輔佐趙光義的人,也都是有真才實幹的人,不過這三人說好聽點叫做為人謹慎,說不好聽點,那就是守成有餘,進取不足,三人思慮良久,總覺得出兵北伐有些冒險,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可是遼宋除了在打漢國的時候藉著漢國的由頭小有切有磋,兩國還從未直接向對方宣戰過。

勝了於聖上來說是錦上添花,一旦失敗,豈非得不償失?有此考慮,三人表達的意見便比較保守。趙光義對他們的意見還是頗為重視的,見他們也有些猶豫,那熱切勁兒便又淡了些。

這廂商量了兩天,還沒一個結果,王科從遼朝派回來的人便把秘信送到了趙光義的御案前,趙光義看罷來信,不禁又驚又駭:永慶已然流落北朝?不問可知,蕭太后必然以之為奇貨可居,一俟平定內部,兵馬強壯之後,她就會祭出永慶公主這件法寶,大舉揮軍南下了。

王科信上還說,此事還待仔細打聽,眼下尚無十分把握確定,可是……這種事怎能等他查個水落石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結合眼前對遼是戰是和的僵局,由於這封信,一切便迎刃而解了。

北伐,不止是他大哥趙匡胤的夙願,也是他的夙願,因為北伐的成功,代表著無上的榮光,帝王尚有何求呢?不就是彪炳千秋的功業嗎?

而對他來說,還有一層目的,他需要這曠世之功來為他文過飾非。隨著宋皇后母子三人被擄走以及離奇而死,有關先帝駕崩的種種謠言又開始甚囂塵上,重新被人提起。別看這些都是無形的力量,可是那種無形的壓力,也能讓人寢食不安,尤其叫人擔心的是身後之名。

如果他能奪回幽燕,那就再也不必為此擔心了。他是宋國的二世皇帝,將來的諡號必然是太宗,他宋太宗的命運就會像唐太宗一樣,不管弒兄殺弟滅其子嗣,幹下多少齷齪事,都可以被讚譽為雄才大略的千古明君。

因為儒子們一直宣揚國之四維,禮義廉恥。守國之度,在飾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如果一個君王身上有著不可洗刷的汙點,德行大大地有虧,可這他卻能立下不世功業,天下在他治理下卻是國泰民安,那該如何向世人解釋?

所以,英雄必然是和聖人劃等號的,有功者必然有德者,縱然他真的有什麼劣行惡跡,也可藉一支妙筆避重就輕,矯飾過去。

而現在,他又有了第三個理由:永慶!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趙光義拍案而起,厲聲道:“顧若離,立即宣文武兩班重臣到皇儀殿候駕!”

顧都知見他臉色駭人,不敢多問,連忙答應一聲,匆匆退了出去。

趙光義雙手據案,又看一眼平攤於書案上的那封秘信,眼中射出慄人的光芒:“北伐,必須馬上北伐!趁你病,要你命,一箭三雕,一併了結!”

※※※※※※※※※※※※※※※※※※※※※※※※※※群臣應召來見,發現態度一直有些搖擺不定的聖上忽然變得異常堅決起來,他已經不再詢問眾臣是否應當北伐,而是命令眾文武立即擬定北伐的詳細計劃,馬上就到六月份了,北伐正當其時,時不我待,不可再延貽半曰。

趙光義的一道聖諭,整個宋國龐大的戰爭機器都開始運動起來,籌備糧草、軍械、軍餉的,集結、調遣軍隊的,動員州縣民工的,徵調馬匹車輛的,翰林院的學士們也不閒著,咬文嚼字地弄出一篇討伐遼國的檄文,其內容無外乎是先歷數幽雲十六州的歷史歸屬問題,再談幽雲十六州的漢人百姓如今處於何等的水深火熱之中,再說遼國部落這麼些年來打草谷、劫掠犯邊的劣跡,最後再提一下女真、室韋千里來投,我朝聖天子的仁義王道。

在趙光義的催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退潮

程與京

我用熱武器把古人打哭了

風雲二號

大唐天子李元吉

木易金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