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章 圖謀關中,步步生蓮,月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亮,脫口道:“大王要破制勝關,進逼隴西?”
“錯!”
楊浩道:“是南攻秦州,西平鞏州,東克渭隴二州,兵出岐山,直取長安。”
眾將一聽摩拳擦掌,紛紛請纓,要做攻打長安的第一將。鞏州在秦州以西,現在的甘肅地區,當地宋國駐軍極少,秦州倒是駐有重兵,不過取秦州,一來是為東攻長安解決腹背之患,另一來就是南進巴蜀了,楊浩的目的既然是進攻關中,自然是出岐山攻打長安功勞最大。
楊浩笑道:“你們不要爭了,想打仗,機會多的是。小六曾領兵在關中半年之久,對那裡的地形和當地守軍的戰力最熟悉,這場硬仗,本王是要交給小六去打的。”
眾將一聽,這份大功又是小六的,人家是大王的結義兄弟,自然不好去爭,一旁卻閃出了柯鎮惡,抱拳道:“大王,關中宋軍不可小覷,臣願與童將軍同心戳力,謀取關中。還望大王恩准。”
柯鎮惡也真是憋氣壞了,其實若論守,楊浩手下的將領中,除了楊繼業還真沒幾個比他更擅長的了,楊浩手下多是進攻型的將領,而攻之後面臨的就必然是守,一個善守的大將,其作用並不遜色於那些善攻的將領,但是守顯然不如攻來得榮耀光彩,名聲便也很難顯赫。
柯鎮惡在橫山一次、在鹽州一次,兩次唾手可得,足以讓他一戰成名的大功,都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而功敗垂成,饒是柯鎮惡任勞任怨,心裡也難免有點想法,再不立一次大功,他是真的無顏與袍澤們站在一起同殿稱臣了。
楊浩知道他的想法,也覺得天意弄人也好,事出無奈也好,這兩件事確實委曲了柯鎮惡,他略一思忖,覺得一旦長安到手,勢必就要面對關中宋軍的反撲,從時間上看,那時趙光義也該回來了,在他的親自指揮下,宋軍的反撲之力絕不會小。
楊浩並不認為趙光義能打下幽州,即便趙光義沒有犯歷史上曾經犯過的同樣的錯誤,這一戰他也要敗,只不過敗的程度可能會有些差異,敗的時間,可能會稍久一些。
原因很簡單,對遼國實力的認知,楊浩遠比趙光義要清楚的多。勞師遠征,步卒為主,這是宋國此次北伐的最大缺陷;六月發兵,以遼國的真正實力,絕不是三兩個月就攻得下來的,一旦拖到秋冬季節,宋國的長途運輸線就是他們最脆弱處,遼國不乏名將,在這上面動動手腳,趙光義就得重蹈王繼恩兵敗夏州城下的故事,閃電戰之所以稱為閃電戰,要求的就是速戰速決,否則就會陷入被動,而遼國,絕不是任何一個國家能速戰速決的對手。
其三,遼國是個全民皆兵的民族,只要他們下決心死戰,援軍可以源源不絕,最終把趙光義耗死在幽州城下,除非他們的統治者未戰先怯,萌生了退意。而不管是遼太后蕭綽,大惕隱耶律休哥,還是北院、南院宰相、大王這些高階文武官員,絕對是不畏戰的,宋國可以因為攻打漢國時遼國的隱忍不動而輕視他們,可以因為遼國孤兒寡母當政而忽略他們,楊浩不會這樣認為,蕭綽可不是後周的符太后,誰若以為她是個女人就好欺負,那是一定要吃大虧的。
在北邊吃了虧,十有八九趙二叔會想在西邊收回來,關中不能只有善攻之將,有鑑於此,楊浩便答應下來,並且宣告:“一旦長安到手,柯將軍便是長安留守!”
柯鎮惡聞之大喜,楊浩見眾將乍聞自己的大計,都是竭力向前,無一人有畏戰之意,心中也自歡喜。
摺子渝蕭關遇險,給楊浩觸動很大,再加上永慶公主的一番話辭,他的信念在不知不覺間已轉變了。當然,這種轉變有很大原因是因為他的實力漸漸擴大到了足以進行一番擴張的地步以及部下們的群力信念而形成的影響,只不過這種潛意識的影響他自己也沒有清楚地認識到,並不知道這是促使他做出轉變的一個重要原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