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節,回到古代開產科,蘇芷,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在金陵逃難時候出嫁的,如今都跟著夫家在南邊。杜老太爺有一個兄弟,也是在南邊沒有回來,如今在北邊的,也就只有杜老爺和杜二老爺兩個嫡親兄弟了。
杜若一路上向劉七巧介紹了一下杜家的家史,杜老太爺有一個兄弟,分家之後重建了寶和堂,在南邊也辦的極好。這寶善堂的名號,從來都是隻傳給嫡長子的,雖然如今沒有分家,杜二少爺學著寶善堂的生意,可若是以後杜老太太去了,兄弟分家的時候,寶善堂就又要有別的兄弟分號了,到時候就算杜若不想學生意,只怕也蓋不住要跟自己爹一樣,棄醫從商了。
劉七巧見杜若臉上那副不情願的表情,就知道他對經商之道是一點興趣也沒有,只笑嘻嘻的湊到了杜若的耳邊,小聲道:“老太太這會兒身子硬朗,再活個二十來年也不是問題,倒是你母親若是生了一個弟弟,那弟弟也長大了,只怕聲音交給他就好了,你又著急什麼,橫豎你就安心研究你的醫術,反正餓不死你。”
杜若一想,果真是這個道理,他這會兒想這些,倒還真的有些杞人憂天了。
到了杜家祠堂,早有幾個年老的媽媽準備好了祭祀的香燭,兩旁的靠背椅上,坐著幾個年邁的老婦人,瞧著比杜老太太還更年邁一些。果然杜老太太見她在這邊,只上前招呼道:“老嬸子,你怎麼也來了啊,我原就是給你走個信兒,沒指望你真過來。”
那雞皮鶴髮的老太太開口道:“聽說大郎找了媳婦了,我這不過來瞧一瞧,我的那些重孫媳婦都在南邊,幾年都難得回來一趟,老婆子我也想粘粘喜氣。”
這老婦人是杜老太爺的嬸子楊氏,當年韃子打來的時候,杜老太爺的叔叔得了重病,經不起跑了,多以老太太就跟著老頭子一起留了下來,子孫們都到南邊逃難了。後來在南邊安了家,幾次要接老太太過去,老太太只說年紀大了不願意折騰,就在京城繼續住著了。如今還是杜家一直照應著,前些年總算二兒子的兒子要考狀元,回了北京,陪她老人家住了幾年,先如今老二家的兒子中了進士,又要外放,她一把年紀的,也不得走,只又留守在了京城。
劉七巧對這樣的老人向來都是很孝順的,只聽杜若說了她的故事,便上前行了跪禮道:“重孫媳婦給老祖宗請安了。”
楊氏如今眼睛花了,耳朵也不太好使,聽依稀看見劉七巧嘴巴一張一合的,便笑著道:“乖,乖,這娃好,這娃怎麼長的有點像玉兒啊。”
☆、第4章 .02|
= 請安敬茶的步驟就算這麼完成了,福壽堂裡面擺了早膳,按著慣例是兩位老爺和兩個孫子一起陪著老太太用早膳。杜太太和杜二太太是在一旁服侍完了,再各自回房用膳的。這規矩也有了好幾年,為的就是怕杜老太太一個用早膳,吃不香,平常杜老爺什麼的事情也忙,不能天天回來陪老人家用晚膳,所以挑了早上的時候,大家一起聊一聊,也權當是對老人家的孝順了。
老太太見劉七巧和趙氏都在,便轉身跟兩位太太說到:“從今兒往後你們也不用在我跟前服侍早膳了,反正我這裡有丫鬟,帶著兒媳婦回去用早膳吧,一會兒還要去議事廳見過家裡的僕婦們,別讓下人們等急了。”
劉七巧靠著昨晚的那幾塊糕點,熬到這個時候已是很不容易了,聽杜老太太這麼說,便只謝過了,就跟著杜太太走了。劉七巧知道杜太太如今有了身孕,只上前扶著她慢慢走,倒是一派婆媳和睦的樣子。杜太太拍了拍她的手背道:“我們家的規矩就是這樣,他們幾個平素在家都是陪著老太太用飯的,我們吃我們的,不用理會他們。”
杜太太住的地方叫如意居,是跟福壽堂一樣格局的小院,繞過垂花門前的影壁,便到了正廳裡頭,早已經有人在偏廳裡頭擺好了早膳,見杜太太和劉七巧一起來了,只笑著迎了出來道:“果然清荷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