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9頁,大宋皇商,癸卯年,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ldo;一畝地…&rdo;王詡低聲地嘀咕。一畝上等地在蘇州能出水稻四石多一點,&ldo;這裡一畝地能出多少糧食?&rdo;王詡想著想著問出了口。
&ldo;一石多一點,當然也分好壞,上等地要多些,下等地要少些,但是交的稅賦也就相應少些。&rdo;
&ldo;能保證你們一年的生活?&rdo;
習三搖頭癟嘴道,&ldo;也還能維持著吧。反正大都是一戶一個人,餓也餓不死,遇上了飢年,種老爺子也會補貼些,就這麼湊合著過。&rdo;
&ldo;你們看這樣行不行,把你們的土地賣給我。然後你們跟著我進城去。&rdo;
&ldo;這賣了得了一時的錢,以後可咋辦?&rdo;竇老九擔心起後事來。
&ldo;你們聽我把話說完。&rdo;王詡頓了頓,繼續道,&ldo;我從汴京帶來了新型的農具,能夠提高糧食產量,還有新型的種植糧食的方法。本來你們菜園堡的地就不需要這麼多人去耕種,現在有了這些東西,就更用不著這麼多人了。所以。何必浪費你們的勞力在土地上。&rdo;
&ldo;新的耕種方法和農具…這土地可是他們的命。恐怕很少有人敢試。&rdo;郭景修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ldo;所以我說,讓他們願意跟著我進城的人。把土地賣給我,我把買到的土地免費贈送給留下來耕種的人,條件就是要用我的新型農具和新型的耕種方法。只需要他們補足製作農具和材料的錢就行了,他們會不願意?&rdo;王詡早就擬好了一套策略。
&ldo;那我就留下來種地好了,習三你跟著簽判進城吃香喝辣。&rdo;竇老九一聽,趕緊給自己報個名,攬個好差事。
王詡一笑,繼續說道,&ldo;進城的人按照每人五畝上等田的收入發放月錢。&rdo;
&ldo;等等,我才想起,我這腿腳不好使,我還是跟著簽判進城吧。&rdo;竇老九沒臉沒皮地笑著,引得一眾人嘲笑。
&ldo;邵牧你要他們跟你進城幹什麼?&rdo;郭景修覺得王詡開的條件是相當的豐厚了,但是他更害怕王詡拿不出來錢,到最後許了空諾。
&ldo;兩件事,任選一件來做都行。第一,進入工學院,製作石木器。第二,進入醫館,治病救人。&rdo;王詡說完,等著二人的答覆。
&ldo;王簽判,你說的這兩樣,咱們都做不了,估計有些個兵丁可能還會些石木匠手藝,但是大夫乾的活,誰會幹。&rdo;習三面露難色,心裡就覺著這豐厚的錢不好掙。
&ldo;不會做就學啊,並不是要你們一去就能做個什麼出來。&rdo;杭州和汴京的工學院走的是報社補貼起步,然後逐漸自足,最後開始盈利的路線,統一規格的產品,保質保量的集中式生產很有競爭力。但是這一切不能用在西北,西北沒有報社,也沒有江南和汴京的龐大市場的需求,所以王詡有一套另外的計劃和想法。若說汴京和江南的工學院對的是百姓民間富戶,那麼西北的工學院銷售的物件就是‐‐朝廷。
王詡打算打著生產石木器的幌子,一邊讓工學院製作石木器賺錢,一邊就地取材,研究軍械。
軍械的研究是軍器監的事,民間絕對不能私自進行,王詡這一步算是為將來做準備,畢竟科研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若是待他登上朝堂再開始進行,恐怕就晚了。
習三想了想,一拍大腿道,&ldo;行!我們種家軍也不是榆木腦袋,人殺得了,木器石器活也能做得了。&rdo;
得到了習三的應諾,王詡又把目光投向郭景修,郭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