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3頁,大宋皇商,癸卯年,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匡尚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道,&ldo;這個小的也不很是清楚,但是跟著馬先生在報社整理有些資料的時候聽說過。&rdo;

&ldo;馬先生說什麼。&rdo;王詡想來,馬華的見識應該是在這匡尚之上,他很想聽聽。

匡尚整理一下思路,&ldo;太祖乾德四年,就在後蜀被平定不久,大將王全斌欲乘勢取雲南,以地圖進獻太祖。而太祖以鑒唐天寶之禍起於南詔,以玉斧劃大渡河以西曰:&l;此外非吾有也。&r;放棄了對雲南的收復,這就是&l;宋揮玉斧&r;的典故由來。&rdo;

王詡忍不住插嘴道,&ldo;就因為唐天寶年間的禍亂興起於南詔,就放棄了對雲南的收復?&rdo;他實在是想不通這是什麼邏輯,一個地方會曾經惹出了禍害,不僅不要它,不對它進行管理教化,還將它排斥在外,難道將它排斥在外它就不惹禍了嗎。

匡尚也是一臉茫然,&ldo;馬先生說,在太祖太宗看來,大理國即是南詔的延續,所以太祖劃大渡河為界使大理國&l;欲寇不能、欲臣不得&r;,這樣就可徹底杜絕西南地區邊患於未發之際。馬先生還說,太宗曾說過,&l;欲理外,先理內;內既理則外自安。&r;&rdo;

胡說!攘外必先安內是不錯,但是大理乃是中國的一部分,怎可丟擲如此荒謬的說法,王詡有些憤然地想著,北宋統治者手內需外,重文輕武的國策誠然是造就了中華幾千年文明不可複製的輝煌頂點,但也同時一手葬送這種令世界敬仰的文明。

&ldo;馬先生還給小的說過一則故事,他說,神宗熙寧七年,因為西北諸族在西賊的鼓動下,相約不與我大宋貿易,所以朝廷委招成都府路遣人入大理國買馬,峨眉進士楊佐應募帶人前往。楊佐等至大理國遞交國信之後。大理王喜形於色。次年,大理國馬隊至娥眉縣銅山寨,要求兌現貿易的承諾。但是其時西北諸族已經和我大宋的貿易恢復如初,馬匹不足的矛盾已經得到了緩解。於是,當時的官府竟然睜眼說瞎話,說&l;本路未嘗有楊佐也&r;,拒絕了本來達成的貿易協定。大理國人就此頗有怨言,但是始終是希望同我大宋進行往來貿易的。&rdo;

王詡聽得狠狠地擂上了馬車柱,如此重要的地域,不收復也就算了,當做蕃國卻又一味地疏遠,每當和西夏開戰,就親暱拉攏,一旦戰事緩和就棄如敝履。西夏和遼國一狼一虎,北宋朝廷還每年向其進貢。而南方諸國物產頗豐。又有臣服之心,理當作為對抗狼虎的重要依憑,卻被朝廷如此三番地不屑戲弄。

&ldo;王……王官人,是不是小的說錯話了?&rdo;匡尚有些惶恐道,他才跟著王詡,發現他沒有什麼架子,倒是個很隨和的人。於是就知道什麼說什麼,此際見其似乎發怒,心中有些後悔。

&ldo;不關你的事,你說得很好。你二人以後好好跟我,我不會虧待你二人的。&rdo;王詡笑著安撫著兩人的情緒,他也發現自己有些失態了。從匡尚剛才的話中。王詡瞭解到了兩個重要資訊,一就是大理國始終有內附之心,卻是被北宋掌權者置若罔聞。二則更為重要,西北諸族在西夏的鼓動下不和北宋貿易,但是僅僅撐了一年,就恢復了貿易,這足以說明,北宋對西北諸族的重要性和吸引力。西北諸族包括西夏對於北宋的依賴是無以復加的。北宋則不然。沒有馬匹,可以買大理的。吐蕃的。而毛皮、象牙、香料這些個東西,完全也能從大理和海外獲得,所以說,離開了北宋,西北諸族只有回到原始社會,而離開了西北諸族,北宋只不過要費些周折從其他渠道獲取所需而已。

用慣了瓷器、喝慣了茶葉、穿慣了絲綢的少數民族,尤其是那些達官貴人掌權者們,更是不可能擺脫對北宋的依賴,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當貓修道那些年

夜貓子南克斯

大宋皇商

癸卯年

烈火為裘

魯班尺

最後一個造物主

扁擔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