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6頁,大宋皇商,癸卯年,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多一條路絕不是壞處,仁多楚清暗忖,隨即伸手在地圖上的白馬強鎮軍司上方劃出了一個不大的圓圈。&ldo;這裡就是阻卜人的地盤。名義上受轄於白馬強鎮軍司。&rdo;
&ldo;他們人強馬壯,這些年又有大量被遼國鎮壓。進而逃亡而來的北阻卜人的加入,實力不容小覷。從這裡到這裡,都是他們活動的範圍。&rdo;仁多楚清用手指在白馬強鎮軍司和黃河河套平原上的黑山威福軍司上來回晃動。
王詡看著地圖,西夏的都城和幾乎所有的經濟農業命脈都是沿著黃河兩岸而起,依附於賀蘭山脈。北方稍遠除了靠近遼國,地處河套平原的黑山威福軍司外,就是白馬強鎮軍司和右廂朝順軍司,右廂朝順軍司更靠近興慶府。
&ldo;這裡、這裡、這裡、這裡還有這裡。&rdo;王詡五根手指分開按住北宋的陝西五路,然後又一齊併攏指向西夏都城興慶府,&ldo;會怎麼樣?&rdo;
仁多楚清不屑道,&ldo;想當年趙頊任用王安石為相,大肆收刮民脂民膏,集全國之力,五路伐夏亦不能成。如今宋朝民疲國乏,不復當年,只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而已,又能拿我們大夏國如何?&rdo;
王詡淡然地一笑,不強辯駁,只是淡淡道,&ldo;就是這些天,你在青唐草原看到的一切,將來會迅速在我朝成為現實。不知出身戎馬世家的仁多御史,想沒想出什麼辦法來對付我的弓騎兵?&rdo;
說實話,仁多楚清這些天一直在想,能夠用什麼辦法對付眼前縱橫捭闔的弓騎兵,他有一些想法,但是還待驗證,自然不會告訴王詡。
王詡明白仁多楚清的想法,直言道,&ldo;我大宋忍受西夏叛國多年,我也承認絕非是什麼天恩浩蕩,念民之勞苦等說辭,而是沒有一個能產好馬的草原。但是,就是這裡。&rdo;王詡指了指腳下,&ldo;青唐,將來會源源不斷地給我朝供應無數良駒好馬,弓騎兵的大規模出現,也就不存在任何的障礙了。&rdo;
&ldo;也許你想說,你們可以堅守不出,學我朝之堡寨,嚴守防禦。但是不知仁多御史知不知道,我朝兵劣馬歪,戰力士氣極差,但是有一樣卻是你們無法望其項背的。&rdo;
&ldo;哼!奇淫巧計!&rdo;仁多楚清嘴上冷冷一哼,但是心頭卻不得不承認,宋人打仗或許不大能行,但是製作研究器械軍備卻是很有一套。
&ldo;在西夏的一片平原上嚴守不行,出戰必敗,西夏人該怎麼辦?&rdo;王詡微帶些挑釁的眼神看著仁多楚清。
&ldo;哼,莫把你的弓騎兵吹上了天,對上我大夏國的鐵鷂子,你的箭能射得穿鐵鷂子的重鎧?&rdo;仁多楚清不屑地反駁了一句。
&ldo;姑且不說我已經找到了對付鐵鷂子的辦法,也不論我的箭矢能不能射穿鐵鷂子的重鎧。就算是射不穿,拿鐵鷂子沒辦法。請教仁多御史,在平原上,你攻我退,你退我攻,你的鐵鷂子只會像達瓦根巴的族人一樣,進退不能,最後被一身重鎧甲給拖死。而我的弓騎兵輕裝輕甲,誰更耗得起?&rdo;
&ldo;你!&rdo;仁多楚清怒視王詡,卻沒有絲毫能辯駁的餘地。
&ldo;我來告訴仁多御史對付弓騎兵的辦法吧。&rdo;王詡受制著宋朝境內道,&ldo;就是我朝所用的重甲步兵。&rdo;
&ldo;重甲步兵?&rdo;仁多楚清低低地念叨了一句。
&ldo;正是重甲步兵,沒有馬匹的負擔,重甲步兵消耗遠小於鐵鷂子甚至小於弓騎兵,弓騎兵進則重甲步兵亦進,兩相對擊,弓騎兵沒有鐵鷂子那般重甲保護和足夠的衝擊力,只有死路一條。弓騎兵退,則重甲步兵不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