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8頁,大宋皇商,癸卯年,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詡聽到這裡,也對郭景修所言的西夏人難以施行戰陣有了更進一步的印證,都是以部落為單位,而非是以國家,自然難以擰成一團。

西夏軍隊的裝備,規定凡屬&ldo;正軍&rdo;,配給&ldo;長生&rdo;馬、駱駝各一匹,死了要賠償;團練使以上:配給帳一幅,馬鞍一副,箭五百枝、馬一匹,駱駝五匹。此外,還發給&ldo;旗、鼓、槍、劍、棍、棒、粆袋、披氈、渾脫(水上交通工具)、背索、鍬、钁、斤、斧、箭牌,鐵爪籬等兵器和軍需品;刺史以下:無旗鼓,每人駱駝一匹,箭三百支,兵三人。無帳幕,住在用木架支撐覆蓋著毛織物的&ldo;幕梁&rdo;之中。一般士兵規定三人住一&ldo;幕梁&rdo;。

除了組織由党項羌組成的&ldo;族內兵&rdo;之外,還增加了&ldo;族外兵&rdo;。所謂&ldo;族外兵&rdo;,指的在被俘擄的漢人中挑選勇敢善戰者組成軍隊,取名為&ldo;撞令郎&rdo;,讓他們在前面衝鋒陷陣,這樣可以減少党項軍隊的傷亡,說白了也就是炮灰。

同時李元昊為了便於對軍隊的管理和調遣,仿照宋朝&ldo;廂&rdo;、&ldo;軍&rdo;的設定。以黃河為界,將全國劃分為左、右兩廂,共設立十二個監軍司,各立軍名,規定駐地。

&ldo;王簽判,除了你地圖上依舊繪製的五個軍司之外,還有七個軍司。&rdo;仁多楚清說著,用手指在地圖上指給王詡看。

王詡立刻找來筆墨,繪製在地圖上。

隸屬於左廂神勇軍司‐‐駐夏州彌陀洞(今陝西榆林縣東南);祥祐軍司‐‐駐石州(今陝西米脂西北的石州);嘉寧軍司‐‐駐宥州(今陝西靖邊縣東);靜塞軍司‐‐駐韋州(即威州,今寧夏同心縣境);西壽保泰軍司‐‐駐柔狼山北會州(蘭州南面的定西城)。

隸屬於右廂卓羅和南軍司‐‐駐卓羅城(蘭州黃河北岸喀羅川側);朝順軍司‐‐駐賀蘭山區克夷門(今天都山);甘州甘肅軍司‐‐駐甘州(今甘肅張掖市);瓜州西平軍司‐‐駐瓜州(今甘肅敦煌);黑水鎮燕軍司‐‐駐黑城(今內蒙古額濟納旗);白馬強鎮軍司‐‐駐婁博貝(即寧夏鹽池縣北)。黑山威福軍司‐‐駐漢居延故城(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南)。

每個監軍司都設有都統軍、副統軍和監軍使各一員,由中央任命党項貴族充任。監軍使之下設有指揮使、教練使、左右侍禁等官,分別由党項人或漢人充任。

西夏軍隊總數為五十餘萬人,其兵力的具體部署大體上是這樣:以首都興慶府為中心,面向四周鄰國:自河北到午臘蒻山駐兵七萬萬以防遼;自河南洪州(今陝西省靖邊縣南)白豹、安(西安州)、鹽州、羅落、天都山、惟精山一帶駐兵五萬萬,防備宋朝的環、慶、鎮戎、原縣的軍隊;左廂宥州路五萬人,防備宋朝的鄜、延、麟、府;這兩地是專一防宋的。右廂甘州路駐軍三萬人。專防吐蕃、回紇。以興慶府為中心。西北至賀蘭山南至靈州,各駐軍五至七萬人。即賀蘭山五萬,靈州五萬,興慶府七萬。從而形成了一條三角線的防禦。這是西夏兵力部署的重點。

仁多楚清說完了西夏的兵力部署,同時又告訴王詡,這些是朝廷規定的數額,但是在地方上多有擴充。就那仁多保忠管轄的白馬強鎮軍司來說,朝廷定額乃是兩萬五千人,但是仁多保忠自己卻將其以擴充到了接近五萬人的數目,西夏除了興慶府外,其他地方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當貓修道那些年

夜貓子南克斯

大宋皇商

癸卯年

烈火為裘

魯班尺

最後一個造物主

扁擔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