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0頁,大宋皇商,癸卯年,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蔡卞對於沒能整倒陳瓘亦是耿耿於懷,但是他比章惇更有城府,更精於算計,殿試的題目只要是維護變法,支援新黨,他就沒什麼意見,他不打算第一個站出來說話,卻死死地盯著陳瓘,隨時準備抓他犯的錯進行攻訐。在他看來,這時候應該第一個跳出來的不是李清臣就是許將。
果然李清臣第一個出列,持笏道,&ldo;陛下,臣以為此次殿試題目,應秉承熙豐之志,順紹聖紹述。臣建議,以北魏孝文之變為題,繼述變法之意圖。&rdo;
同為中立派的許將亦出列附和道,&ldo;臣亦以為然,拓跋宏(北魏孝文帝)全面改制。尤重財政。乃與王荊公所倡之變法相仿,藉此提點諸位登科進士,能起拋磚引玉之效。&rdo;
趙煦點點頭,卻沒有立刻拍板,即是他心中已經定數,也不能當著一眾臣子說出來。
章惇厭惡李清臣已久,此人入得政事堂。卻時時與自己唱反調,早就恨不得將他弄出京城,此刻見李清臣提議,章惇自然站出來反對道,&ldo;拓跋氏乃是鮮卑族,即是異族。若以拓跋宏之變革來做題,恐怕引天下臆測。&rdo;
章惇話語一出,滿朝文武不禁一駭,此刻的局勢正是兩夷覬覦中原沃野之時,這番話可大可小,若是硬扣在李清臣帽子,他想摘都摘不掉。
趙煦對章惇很是倚重,對他的話也格外地謹慎對待。蹙眉想了想卻沒有表態。
趙煦的一舉一動。一個表情都是朝堂上所有臣子尤其是宰執們窺探聖心的門路,既見趙煦沒有表態。說明趙煦此刻心中不完全贊同章惇。
李清臣此刻心中亦是一凜,手中記事的笏板都有些微顫,見趙煦未駁斥自己,只是蹙眉,李清臣知道此刻必須站出來為自己辯解,否則再讓章惇添油加醋,就來不及了,&ldo;陛下,那拓跋宏雖是鮮卑人,但其改革措施眾所周知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漢化,從制禮作樂,提倡孔孟之學到衣著習慣,盡去鮮卑之制,而習我中國之法。臣竊以為,用拓跋宏之變革為題,不僅不會引來天下文人臆測,反而能說明一點,即是我中國文化之博大精深,厚重深遠,夷狄唯一之出路及時效仿中原之制禮作樂,奉我大宋為正朔,否則必被討伐征服,落得身死滅族。&rdo;
聽完李清臣慷慨地一席話說完,趙煦眉頭復又展開了,露出笑容點了點頭。
蔡卞在將這一幕看在眼裡,心中冷笑,朝堂之上往往一句話,就能定生死,一句話也能挽乾坤,就看你在帝王心中的地位和詭辯的能力了。除了針對陳瓘,他是不會站出來當章惇的刀劍,為章惇掃除李清臣的,不僅如此,他還樂得有人跟章惇死磕,消磨其在趙煦心裡的地位,這樣他才有機會。
就在蔡卞暗暗打著如意算盤的時候,一個他萬萬沒有想到的人竟然站了出來。
&ldo;陛下,臣亦認為李侍郎所言極是。&rdo;持笏出列的卻是同知樞密院事林希。
蔡卞和章惇均是一愣,林希怎麼這時又橫插一槓子,開始支援起李清臣來。二人不約而同地看向了曾布,在他們看來,無論林希說什麼話都是曾布在背後指使的。
章惇有些惱火,如此一來,若是自己執意反對,不光對上李清臣和許將,還要包括上林希和曾布兩人,而且蔡卞如今不僅不站在自己這一邊,極有可能隨時倒戈一擊。
章惇選擇了沉默,他倒想看看,這幾人今天唱的是哪一齣。
&ldo;稟陛下,誠如李侍郎所言,拓跋宏之改革不僅不會讓人臆測,還能給予西賊一個警告,即是我大宋開邊之策決不會變,除非西賊效拓跋之舉,改官制、禁胡服、穿漢服、斷西語、改漢姓、定族姓、奉降書順表,以示臣節。&rdo;林希一字一頓說完,他和曾布早有定計,如今正好附李清臣之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