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4頁,大宋皇商,癸卯年,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站在殿中的王詡起初聽得蔡京推薦的官職。自然很是高興,能留在京城中,不僅對於之前在京城中所做的一起能有幫助,還能藉此拉攏各方的關係和勢力,保持著和他們的聯絡,儘快地往上爬。而當林希站出來說話之後,王詡的心即刻涼了半截。
此刻趙煦的熱情也被澆滅了不少,林希的話不無道理,自從神宗元豐年後,由於官員冗濫,所以很少直接授予進士京官,面對兩難的問題,他還是希望王詡能留在京城,於是又將詢問的目光看向了殿中。
&ldo;陛下,臣不以為然。雖然如林樞密所言,熙寧後少有進士直接除授京官之先例,但是臣以為要因才而用。京城候闕者甚多,但卻不會因一人兩人而有更大的影響,何況這一人兩人乃是奇才良才,不能等同於其他一般人才。是故,臣以為,今科三甲頭名,當除授京官。&rdo;蔡卞出列,反駁林希的言論,他自然是認為,蔡京選用的人才,當然是依附於他兄弟二人,何況是王詡其人,他當然是不會放過這樣的人才,用以加強自己的勢力,對抗章惇。
趙煦眉頭微微展,他需要有人來說服自己內心的另一個聲音。
&ldo;陛下,此例萬不可開。若今次除授狀元京官,明日就可除授榜眼探花,則冗官之弊,至上而下,由小而大,弊端生弊,何日才能解決。&rdo;李清臣出列,反對蔡卞的說辭,這次科舉,他可以算得上是最大的贏家,作為中間派並無黨羽勢力的他,只能竭盡所能地在趙煦心裡佔據位置,多多表現,才能保住自己在朝堂上立足。
不過這一次,李清臣顯然是猜錯了趙煦的意圖,趙煦雙唇動了動,卻依舊沒能說出口。
&ldo;陛下,李侍郎為社稷為朝廷所慮,乃是秉承神宗變法之意志,此番除授官職雖是小事,但是此口不可開,此例不可開。&rdo;許將也站了出來,和李清臣同處尷尬地位的他,亦有在皇帝面前表現的心理,但其考慮得更多的則是朝廷。
趙煦一聽許將把神宗皇帝都抬了出來,心頭的鼓就打得更響了,猶豫也同樣更加重了。
眼見情勢如此,章惇緩緩地移步而出,眾人的眼光都投到了他的身上,不僅是因為他身為宰相,位高權重,深的趙煦的信任,更是因為集英殿上的人要看看他究竟是要走哪一步棋,是想將死李清臣還是先將死蔡卞。
&ldo;稟陛下,臣同樣以為不可授予狀元郎京官。&rdo;章惇此言一出,眾人心頭皆有了答案,當然蔡卞對於章惇的選擇也不感到意外,若是換做他,他也會這樣做。對於章惇來說李清臣的手段遠遠不及他蔡卞。
趙煦聽章惇也都如是說,心頭的執著已經被瓦解得七零八落了,甚至開始在想,也許王詡外放磨礪幾年,再返回朝中,也不失為一件好事,至少資歷上不會受人詬病。
章惇一出列,影附於他的尚書右丞黃履等人,也紛紛出列支援章惇。
面對朝臣幾乎是一邊倒的支援狀元外放為官,趙煦只得將目光投向唯一沒有開口的宰執,知樞密院事曾布。
曾布當然知道這時候該是自己說話的時刻了,他走出西班首位,持笏道,&ldo;陛下,狀元王詡不僅通曉經義,更是知兵、知民、知糧農,可謂是百年之奇才。而臣更是有耳聞,王詡其人已經是著書立說了。其所著之書不但受到當世大儒的認同和肯定。而且更是許多學子的案頭必備之書。&rdo;
停了一停,曾布朗聲道,&ldo;所以,立言之後,當立功!臣以為,西北戰事順利,若除授狀元郎西北任上。不僅能為王詡更添一筆,還能鼓舞西北邊將士氣,說明朝廷對西北不遺餘力的支援。而狀元郎的到來,也將大大激勵西北百姓,使其知禮節懂教化,不受西賊誘惑。此一舉。非但狀元郎之幸,西北之幸,更是我大宋之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