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1頁,大宋皇商,癸卯年,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ldo;也就是說,假如十年前,一張交引值十貫,能換一百斤茶葉。現在一張交引只值一貫,但是在茶場它還是能換一百斤的茶葉。&rdo;
&ldo;有所偏差,但大體如此。若是朝廷強行平抑了交引的價格,那麼就沒有商人會運輸糧草來汴京,一旦邊境的將士們斷了糧草物資,其後果可想而知。所以,朝廷就陷入了一個泥淖中,便是,朝廷為了獲得較多的入中糧草,必須給予糧草虛估;虛估越高,與實值差得越遠,交引價越賤,不知鹽茶利的&l;土人&r;入中者出賣交引獲利越寡,勢必挫傷其積極性,使入中減少;而入中減少勢必又影響軍需,朝廷只得更進一步高抬虛估。虛估愈高,引價愈跌,其後果就是使朝廷為換取入中付出了越來越大的代價。&rdo;
王詡暗嘆,竭澤而漁,不用西北兩夷入侵,北宋如此下去,要麼死於財政枯竭,要麼進行變法,死於內亂。
&ldo;所以,真宗朝的三司使(主管財政的部門)丁謂就發出了人稱&l;至論&r;的慨嘆:&l;邊糴才及五十萬,而東南三百六十餘萬茶利盡歸商賈!&r;&rdo;馬華將話說完,放下了茶杯,看著王詡。
內對商賈、外對夷狄,都需下重手猛藥,但如今之計,必須做大自己才行,&ldo;馬先生,交引鋪的事還要由您多擔待,盡力地多瞭解交引買賣的內情。工學院的事辦得如何了?&rdo;
&ldo;汴京不乏出類拔萃之士,工學院開設得異常順利。承接一些木石鐵器的加工和玻璃器皿的製作,現在已經能夠自給自足了。瓷器鋪已經開始出售玻璃器皿和瓷器了,報社也辦了起來。雖然京城已經有多家報社了,但是好在我們的經驗要比他們豐富得多,所以目前也還順利。&rdo;馬華將京城裡的生意一一向王詡匯報,除了王詡說還在試驗階段的錢莊沒有在汴京城開設外,其他的一切都已經進入了正規。
報社的大量出現並不出王詡的意外,這東西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是,已經能製作琉璃的宋人,還沒有能製作出玻璃器倒是讓他有些意外,不過這樣也好,自家還能久賺些錢。
&ldo;哦,對了,京城十三行是怎麼一回事?&rdo;王詡忽然想起在客棧裡聽到的事。
馬華有些詫異,正想要說起十三行,&ldo;十三行是個泛稱,就像江南四大家一樣,他們並非是一個整體。只是十三家把持著京城的各個行當的生意。不僅盤踞在京城幾十載財資雄厚,而且還和皇親國戚有大量的結姻。若不是馬某曾經在汴京城有些人脈經營的話,眼下的生意買賣不會這麼順利。&rdo;
如此看來,要在京城站穩做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十三行和皇親國戚大量聯姻,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共享集團,要讓他們接受自己這個外來的勢力成為第十四家恐非易事。
&ldo;十三行並非鐵打一塊。&rdo;馬華冷不丁的一句話,讓王詡忽然警醒地抬頭看著他。
馬華笑笑道,&ldo;十三家裡有強有弱。而且,買賣人誰不想從別人那裡分些利益。&rdo;
&ldo;馬先生的意思是……&rdo;
&ldo;聯合其中一家或幾家,我們不就成了其中之一了嗎?不過……如何去做,還得靠公子自己捉摸,馬某這裡有張請柬,便是十三家之一經營著漕運陸運的孔家。&rdo;馬華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封燙金的鮮紅請柬。
一路走來,王詡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馬華於他的意義,這次也不例外。
&ldo;進了京城安頓下來,我們就去拜訪。&rdo;王詡將請柬收入了懷中。
隨後,又叫來了夏淮,問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