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0頁,大宋皇商,癸卯年,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直到過了午時,李夢瑤才把過冬的物資分發完畢,這一趟下來,王詡算是收穫不少,不僅發現了李夢瑤認真可愛的一面,同時也發現了不少北宋的土地田制弊病和農業的生產的落後。

就拿田地產量和賦稅來說,北宋政府將土地大致劃分為上中下三等進行抽稅。稅分為夏秋兩稅,夏稅抽錢,上等每畝五文五分,中等每畝四文四分,下等每畝三文三分。秋稅抽米,上等每畝十升,中等每畝八升,下等每畝七升四合。

王詡問過李夢瑤米價,蘇州乃是產糧地區,現如今每一石米能值一千百文低於其他地區平均的一千五文,由於太湖周邊因為土質肥沃,所以上等土地一畝一年能產出水稻四石多一點,入錢五千文左右,除去兩稅,一年有五千文,而中等土地和下等土地每畝也能有四千五百文的收入。

按照通俗的說法&ldo;三十畝地一頭牛,孩子老婆熱炕頭&rdo;一個壯勞力和一頭耕牛,能耕種三十畝來算,光靠種糧的收入應該有一百五十貫左右,再加上些其他的作物,比如水產魚蝦,果樹和桑樹,一年能得兩百貫上下的收入。

這種演算法還是建立在土地是自己的基礎上得來的,若為佃戶幫地主耕種土地,那麼收入肯定會比這個少得多。王詡還記得,他在杭州城開始版報社的時候,問到一個書坊的夥計一個月能有多少收入,那夥計說一個月能有二十貫左右,也就是一年能有兩百四十貫的收入。照這樣看,一個在太湖擁有上等田地三十畝的農民還不如一個在杭州城了打雜的夥計,但是話說回來,中國人的土地情節總是根深蒂固的,土地終究是自己的不比替人做事。

即便是這樣,都還有人想耕地而無地可耕種。無地可耕,代人耕地的局面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荒蕪和流民,流民一旦吃不飽飯就參加廂軍,吃軍糧,如此一來,不但造成勞動力的流失,而且還極大地影響了軍隊的戰力,消耗了國家的財產,造成冗兵現象。

民無恆產則無恆心,中國農民的土地情節在歷朝歷代都是那麼深厚,土地制度向來都是讓每一個朝代帝王頭疼的問題。這根本不是宋太宗趙光義一句,富室連我阡陌,為國守財爾就能完全解決的,大地主大官僚兼併土地日益嚴重,總有一天會出現問題。

王詡思慮著,在不能進行大規模地土地制度改革前,不僅要讓工學院改進農具促進生產,還得想法增加產量才行。

走在田坎上,王詡不經意間瞥見一株綠苗,在冬季荒蕪的田間帶來了一抹生機格外惹眼。他走到綠苗旁邊,蹲下來仔細地看了看,這株綠苗好像是重新發芽在被收割之後的稻杆之上。

&ldo;詡哥哥,你在看什麼呢?&rdo;李夢瑤也跟著走到了田地裡,蹲在王詡身邊問道。

王詡指著那株綠苗問道:&ldo;都入冬了,而且稻子也收割了,怎麼還有新苗發出來?&rdo;說實在的,對於農業知識,王詡懂得實在是少之又少,所知道的一些事可能也就是電視裡播放的一些淺顯的知識。

李夢瑤嘻嘻一笑,熟練地將綠苗抽了出來,拿在手心上,&ldo;這個東西若長成了叫做二稻,不常見的。秋收之後,再向田地裡放水,如果晚秋溫暖雨水多的話,那麼稻子就有可能再次結實,就能再收一季的水稻。但是,即便是晚秋溫暖,雨水充沛,收成也只有秋季稻子的十分之一二而已。&rdo;

眼前的李夢瑤顯然是個懂莊稼的人,王詡透過她的話似乎看到了一些農業變革的希望,&ldo;夢瑤你怎麼會懂這麼多?&rdo;

&ldo;以前小時候就跟著爹爹收租,發放過冬的物資給佃農,久而久之就知道了。而且,我也挺喜歡往田地裡跑的。&rdo;說完,李夢瑤做出一個可愛的笑臉。

&ldo;如果雨水不豐潤的話,那麼二稻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當貓修道那些年

夜貓子南克斯

大宋皇商

癸卯年

烈火為裘

魯班尺

最後一個造物主

扁擔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