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4頁,大宋皇商,癸卯年,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九十二章 規劃紡織院

馬華蹙眉半響,&ldo;我們這麼做,恐怕其他的錢莊放貸商人們會跟著做,甚至會更低。&rdo;

王詡擊掌一笑道,&ldo;那就更好,他們降多少,我們就跟著降。票號一流通,銅錢全在咱們的錢莊裡,跟著我們耗,要麼他們賺得可憐,那樣還利國利民。要麼他們就不做放利這一行。&rdo;

王詡明白在封建帝制的制度下,自己必須走入廟堂才能有一番大的作為。不過,在手握重權,推行變革之前,他想要探索一條更加適合北宋更加有利於百姓的道路來,或者是說,進行一番資本市場制度的試驗。若不顧民生,無視市場經濟規律強推改革,那麼下場便如同王安石一樣,前車之轍,不可不鑒。

&ldo;還有,降低了利錢之後,多給農民進行小額度的借貸,尤其是在青黃不接的時候。而商人們需要的大額度借貸,則視具體情況而定。&rdo;

&ldo;可是農民借貸萬一來年遭遇災害,償還不起,豈不是要強行收田產?再則,有田契的農民才有田可收,租種別人的土地的農民沒有抵押該如何是好?&rdo;這些全是青苗法在執行過成中遇見的問題,經歷這些變革的馬華將問題擺在了王詡面前。

&ldo;小額度的放貸可以放三年,依舊是每年取利錢一分,不可能連災三年吧。三年之後,想必農民都能償還貸款。給每一個來貸錢的人,無論是農民還是商人,都留一個信用備案……也就是說,把他的詳細資料登記上去,儲存好,若是他有一次沒有償還,那麼以後就不再借貸給他,這些登記的資訊,每一個大的州府的錢莊每一季都要共享一次讓彼此知曉,以防有些商人四處借貸。而對於沒有田契地契作為抵押的農民,第一次來借貸,只貸給小額度的錢,若以後有借有還,信用度良好,那麼這個信用度就可以作為他的抵押物品,下一次可以多借貸些給他,但是一定要根據他所租種的田地的出產量來進行借貸,不能超過這個定額,以防有些農民利用信用度來進行訛詐……你把這些寫給夏彥,有些地方還需要要他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完善。&rdo;

馬華此刻對王詡佩服得五體投地,青苗之弊,竟然如此就被他解決了,而起自己原本擔心的大量借貸出現的有借無還的情況,被王詡弄成了小額度的貸錢,建立起信用體系,即便是出現有借無還的情況,損失的也不過是一兩畝地的稻麥錢。

王詡把馬華的表情看在眼裡,灑然一笑,繼續說著:&ldo;除了錢莊、書院和報社以外,還要做一件事‐‐紡織院。&rdo;

&ldo;紡織院?&rdo;

&ldo;對,我們掌握著棉紡織的技術,能夠大量地產出棉製品。但是,江南向來都是沃野糧倉,地價甚貴,若廣植棉麻桑恐怕不僅花費會很高,而且佔用了良田,也是得不償失。&rdo;王詡盤算著,怎麼才能獲得最大的利潤。

&ldo;依公子之見,該如何?&rdo;馬華問道。

&ldo;將紡織院開設在棉桑麻毛的主要產地,就近進行紡織出成品,就避免了棉桑麻毛這些原料的運輸,節省了花銷。而木棉種植並不是很廣,並且大多集中在南邊。所以,對於棉織品一項,我們就把紡織院遷移到南邊靠近水路發達的州縣,購買土地僱傭佃農種植木棉,甚至可以開墾那些貧瘠而不能種糧的土地……只是,不知律例允不允許開墾荒地?&rdo;王詡擔心問道,他是想,若能開墾或是購買貧瘠土地,那麼花費不會那麼大,而且也容易買到手。

&ldo;不但允許,而且地方官吏還歡喜得緊吶,可種植的土地多了,那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當貓修道那些年

夜貓子南克斯

大宋皇商

癸卯年

烈火為裘

魯班尺

最後一個造物主

扁擔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