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頁,大宋皇商,癸卯年,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夏桑自然知道他手上的是王家的生意,所以也如實地答道:&ldo;也都還不錯,從產出地運到各個重要的市鎮然後再到賣出,我們已經做了有些年頭了,所以一切都很順暢。&rdo;
&ldo;兩浙路的情況又是如何?&rdo;王詡很關心杭州的紡織業,畢竟一切都要從腳下走起。
夏桑有些嘆息地搖搖頭道:&ldo;差強人意,雖然產量很高,也不乏品質上乘的東西,但是還是有些問題。&rdo;
王詡不禁凝神,仔細地聽著夏桑的話。
&ldo;元佑年間,蘇軾知杭州時,便說過,兩浙諸郡,近年民間例輕疏糊藥綢絹,以備送納和買,夏稅,歲歲如此,習以成風。而更近些的時候,便是紹聖元年,戶部便以兩浙蠶絲薄為理由,要求兩浙的和買絹以及稅絹不輸實物,輸錢代折。有此可見,兩浙路的紡品問題甚大。&rdo;
&ldo;是何原因呢?&rdo;王詡沒想到杭州的在此時的紡織業竟然和他心中的形象差了老遠。
夏桑嘆道:&ldo;兩浙路絲織品規格狹小,分量不足。以羅來說,朝廷收購羅的標準是平羅每匹重十九亮,婺羅每匹重二十二兩。而事實上婺羅所織羅一般每匹僅有有十一二兩。所以為了湊夠分量而摻用粉藥,結果在粉藥的腐蝕作用下,織品就被毀壞。&rdo;
&ldo;為何產不出符合要求的織品?&rdo;王詡有所不解地問道,照蘇軾的話來說,不能產出合格的絲織品應該是普遍現象。
&ldo;蠶絲的問題,南方的蠶絲不似北方,比較細弱,所以紡織出的織品往往輕薄。所以百姓為了應付稅賦以及和買,就只能作假。&rdo;
&ldo;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rdo;王詡不由得搖頭道。
忽然想起夏桑口中的和買,王詡不解地問道:&ldo;所謂和買是什麼意思?&rdo;
夏桑解釋道:&ldo;和買又稱和市,一是指朝廷向百姓和地主們購買糧食,買糧食時也稱為和糴。二是指朝廷向紡戶和商人們購買絹帛布匹。朝廷一般會在各地設定和買場,貼出告示,讓原意將絹帛布匹賣給朝廷的紡戶或是商人前往交易。原本和買設定之初,朝廷給出的價格比商人們給出的價格要高,所以很多百姓和紡戶都原意將絲織品賣給朝廷。後來朝廷財政出現了問題,沒有了足夠的錢,又給地方官吏強派任務,很多官府就會底價強行購買紡戶和百姓手中的絹帛布匹。因為商人和官府往往有來往,所以這些事就會落在百姓和紡戶身上。有時候比之賦稅更加讓百姓難以承受。所以便會出現蘇軾所說的問題。&rdo;
&ldo;如果以綿織品代替絹帛布匹納稅和和買,官府會要嗎?&rdo;
&ldo;當然會要,而且官府還會很樂意,說不定出價會更高。&rdo;夏桑繼續說道:&ldo;邵牧還記得我說過的陝西毛織品嗎?&rdo;
&ldo;記得,怎麼了?&rdo;
夏桑笑道:&ldo;之前我說的那些地方所產的紡織品都有一個缺點,就是禦寒功效甚差。唯獨陝西的毛織品除外,但毛織品受畜牧所限,出產少,而且很貴。所以若能有地方大量地出產棉織品,不僅能賺很多錢,也能幫助朝廷解決一個大問題。&rdo;
&ldo;邊境計程車兵入冬禦寒?&rdo;
&ldo;邵牧所言正是,光是解決邊境士兵禦寒一項便花費甚巨。元佑年間,西北戰事復起,夏淮還成入中過一些紡織品。不過…&rdo;夏桑話鋒一轉,搖頭道:&ldo;雖然棉織品優點甚多,並且木棉種植和採摘也比之桑蠶容易得多,但是不易紡織。&rdo;
王詡哈哈一笑道:&ld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