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薇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節,賢德妃,八月薇妮,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也是所有朝臣們疑惑之處。
文安王道:“請皇上容稟。當初先帝駕崩之前,留下了這份遺詔,當時潁川王在宮中,先帝知道潁川王忠誠,便把遺詔交給了他,讓他負責傳達百官。”
成宗臉色依舊是深不可測:“那為什麼潁川王並沒有當眾宣讀這遺詔?”
“請皇上容稟,”趙宗冕道:“這是因為,先帝在寫完遺詔後便龍馭歸天了。潁川王覺著當時的太子、也就是皇上您,英明天縱,從無過錯,又深得朝臣們愛戴,而那會兒的鎮北王才只是個垂髫孩童,如果在這時候貿然出示遺詔,恐怕會在朝野掀起一場風波,潁川王思前想後,便暫時將遺詔藏匿。”
成宗緊鎖眉頭,微微頷首。
朝臣們面面相覷,都也隨著點頭,有人道:“原來是潁川王苦心孤詣。只是藏匿皇帝密詔,確是不妥啊。”
也有的說:“雖然潁川王背旨逆君,但卻也情有可原。”
鎮國將軍出列道:“敢問王爺,既然遺詔在潁川王手中,為何又落在王爺手中了?”
趙宗栩道:“潁川王自得遺詔,回到封地後,日思夜想,難以心安。正當時有謠言說潁川王欲謀逆造反,當地的官員辦事不力,竟將王府圍困……潁川王見走投無路,恐怕遺詔落入不法之徒的手中,成為針對朝廷掀起天下之亂的利器,於是便命王府一名死士將遺詔送了出來。”
殿內無聲。
文安王又向上說道:“臣得了遺詔,十分震驚。但是本朝在皇上的治理下,國泰民安,這時侯拿出遺詔,自然會攪亂人心……臣本想將遺詔焚燬,可這畢竟是先帝手書,而且是潁川王臨死託付,所以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將遺詔留了下來。先前臣在封地,突然聽說鎮北王因謀害東宮蘇嬪給下了鎮撫司,接著又有遇刺等等訊息,臣覺著情勢不對,所以才身負遺詔,從封地趕來京城……”
趙宗栩說到這裡便又跪在地上:“這些年臣保留遺詔,一直戰戰兢兢,本以為這秘密會一直到死也不能告知於天下,沒想到太子竟行差踏錯,犯下不可饒恕的過錯,臣想,這遺詔也是時候該見天日了,請皇上過目!”
他低下頭,雙手高舉錦匣。
一名太監接了過去,上前呈現給成宗,成宗開啟後,看了會兒:“給各位大人瞧瞧。”
群臣這才忙上前傳看,幾位兩朝元老亦認得果然是先帝筆跡,且有玉璽印赫然醒目,再也做不了假的。
峰迴路轉,群臣驚歎之餘,無話可說。
“如今終於真相大白,水落石出了,”成宗嘆道:“朕其實一直覺著當年潁川王謀逆的話不真,只是地方官太過妄為!若不是宗栩你說起,朕竟不知潁川王如此的苦心忠誠,朕一定要追查,對潁川王也要進行追封!”
趙宗栩伏身,額頭碰地:“臣弟替潁川王叩謝陛下!”
群臣也都紛紛跪地:“陛下聖明!”
據後史記載,成宗當朝最後一年,朝廷局勢風雲變化,先是太子趙啟以兩大罪行失德,被廢,繼而文安王趙宗栩進獻先帝所留遺詔,遺詔乃命當時還是皇子的鎮北王趙宗冕繼皇帝位。
成宗皇帝英明寬仁,為社稷江山安穩著想,遂按照遺詔所訓,退位讓賢。
至此,一向曾受非議的鎮北王趙宗冕,終於順理成章地承繼大統。
第105章 0722二更
從那一次勢若雷霆的御前會議之後, 成宗便放手政事, 並將原本東宮負責的一應大小事務皆都交給了鎮北王趙宗冕, 原本東宮的幕僚,官屬之類的人事變化,也都交給鎮北王處置。
所以如今鎮北王已經代天子之職位了, 只因為還沒有正式舉辦登基大典, 不便以“陛下”稱呼, 所以暫時冠以監國的名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