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薇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1節,賢德妃,八月薇妮,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阿照早知道她的意思,含淚飛快說道:“小江子傳太醫去了,娘娘是要問他方才回稟的事嗎?不錯,是皇上在絳州現身,蠻人大敗而歸了,皇上、很快也會班師回朝了。”
泰兒也緊緊抓著西閒的手:“母后,父皇要回來了!”
西閒望著泰兒,這大半年來懸在心頭的一把利刃,陡然間消失無蹤。
畢竟眾人都在跟前兒,西閒想要笑一笑,然後再冠冕堂皇地說上幾句話,但是嘴角才一動,淚珠先紛紛地滾落下來。
西閒突然失語,原來這就叫做“喜極而泣”。
***
皇帝親率精銳滅了北蠻人的聖域王庭,並在絳州打了勝仗的訊息,就像是汛期的錢塘江水,以勢不可擋的架勢迅速地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每一戶人家。
這大半年來,臣民百姓們翹首以待的,是兩樣東西。
第一,是所謂“微服”而出的皇帝的訊息;第二,是關於跟北蠻戰事的捷報。
但讓人失望的是,什麼都沒有。
幸而宮中還有皇后跟太子坐鎮,又有個關小公爺統理內外事宜,在此之外,如果不是內閣裡有皇帝的親信輔臣在輔佐處理政事,如果不是雁北軍忠心耿耿地駐紮在城外,如果不是禁軍萬眾一心,鎮撫司緹騎四出,京城哪裡會如此的“淡定祥和”。
只怕早就各種勢力交錯,群魔亂舞起來。
畢竟皇帝這麼久沒有出現,暗中流言洶洶,光是民間的各種晦暗猜測,再加上有心之人挑唆的話,很可能激起民變。
事實上其實的確有人挑唆過,只可惜並沒有形成氣候。
因為皇帝雖然不在京內,但京城裡的輿論仍是向著皇帝。
趙宗冕先前大開納言館,在他離京後,有內閣輔臣建議取消,關潛將此事告知西閒,請她決議,西閒只略一想,便道:“這是皇上選拔人才的地方,只要是天下有志之士,有才之人,不管何時,都可以為國效力,豈能因此而取消?”
於是竟仍命開放。只是因為皇帝不能親自召見,所以命參試之人把所有意見主張寫成摺子,遞進勤政殿,關潛再拿了給西閒過目。
有那格外出色的人,便命他進勤政殿裡,當著太子的面闡述觀點,有蘇霽卿以及翰林大學士等當面詢問考核,除此之外,西閒則在殿內屏風之後,果然選出了不少出色的賢達。
這些人多數都是出身民間,向來知道民生疾苦,並不像是坐井觀天的高門貴宦,如此一一安排任職,物盡其用。
所以雖然趙宗冕不在京內,但京城乃至天下的民心,卻反而更加向著皇帝靠攏了。
民心所向,自然沒有多少人想要鬧事,甚至有那別有用心之人故意散播說皇帝已死的話,百姓們都會自發駁斥,甚至揮拳相向。
再加上南鎮撫司目光如炬,因此那些興風作浪之人也是無可奈何。
如今御駕無礙,絳州殲滅蠻人的訊息傳回,頓時之間瀰漫民眾頭頂的陰雲陡然清空,可謂舉國歡騰,街頭巷尾,披紅掛綵,有人拿了爆竹出來燃放,鼓樂之聲亦不絕於耳,竟比春節還要熱鬧。
又有人知道今日乃皇后生辰,一時更添了幾分歡悅,無數人家自發設宴擺酒,遙望宮廷跪拜行禮,為賢后娘娘賀壽。
本來西閒想悄無聲息地過了這個生日,沒想到陰差陽錯,弄得舉國歡悅,也是意外收穫了。
但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人歡天喜地,有的人卻恰恰相反。
文安王府。
原先文安王離京之時,留了世子在京中,便住在這舊王府內。
因為尹西園作亂,鎮撫司將王府給封鎖起來,禁止任何人出入。
因世子在宮內自刎以示清白,加上後來西閒開恩,這才放鬆了對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