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節,拿起我的手術刀,希早,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市能買到的糖只剩旺仔牛奶了?
趙之意想起被旺仔牛奶支配的恐懼,這種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她往周圍看了看,最終一把將旺仔牛奶糖塞給拿著攝像機路過的小楊。
“小楊,給你。”
小楊看了看牛奶糖,表情困惑:“趙醫生?”
趙之意雙手插在工作服的衣兜裡,表面上看起來雲淡風輕:“病人家屬給的,我不愛吃糖,你吃吧。”
小楊:“哦。”
趙之意成功地把旺仔牛奶糖送出去,頓時鬆了口氣。
回到辦公室,看看病歷,翻翻資料,期間又出了兩趟車,晚上七點,趙之意準備等著下一班上車班的人過來接班,之後她就可以下班了。
趙之意想要準時下班的願望也只有在上車班的時候才能實現。
趙之意看著辦公室門口,數著時間,她此刻的心情像極了那些週五下午等待下班然後週末狂歡的社畜。
搶救室的門開啟,徐萍道:“之意,出車了!”
趙之意想起一句話: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這句話在這裡化用一下就是:你永遠不知道,下班和出車哪一個先來。
趙之意:“……好,馬上!”
雖然是意料之外的加班,但趙之意不可能說下一班的人來接班了,你找下一班的人出車。
準時下班是不可能準時下班的,幹一天臨床,加一天班。
趙之意看了眼出車單,“去北銀區?這麼遠?”
市一院和北銀區之間隔了二十多公里,幾乎跨越了半個金南市,一般沒有特殊情況,趙之意他們不會去那邊接病人。
“對,北銀區那邊剛剛發生了集體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北銀區還有那附近的醫院高壓氧艙不夠,要轉一批病人到咱們醫院做高壓氧艙治療。”
趙之意只聽到了一個關鍵字:“一批?”
“對,”徐萍拿著裝置在急診科門口等車來,“一個小時前,北銀區那邊有家烤肉店發生集體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大概有一百多個人一氧化碳中毒,那附近有高壓氧艙的醫院都收滿了,只能往我們這邊轉移病人。”
金南市北銀區某家烤肉店內發生集體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已經上了新聞,趙之意在救護車上拿出手機,便看到了相關新聞推送。
新聞裡有相應的影片,發生事故的是一家網紅炭火烤肉店,這個時間點正是晚飯時間,烤肉店內採用碳火烤肉,排風設施故障,加上燒烤用的炭火不充分燃燒產生一氧化碳,造成店內的員工加上顧客大概一百二十多號人集體一氧化碳中毒。
第25章 分流
此時正值下班高峰,救護車在車流中艱難穿行,二十多公里的路程花了半小時。
還沒趕到現場,他們就聽到120排程中心指揮他們前往市三院——市三院因為距離烤肉店最近,已經有幾十號人擠過去,但三院的高壓氧艙一次性最多隻能容納16人,而做一次高壓氧艙至少要1個小時,很顯然三院沒有那個能力一次性收納七八十名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
整個金南市配備有高壓氧艙的三甲醫院只有五家,分別是市一院、市三院、附屬第一醫院、省人民醫院、部隊醫院,五家醫院分佈在五個區。
救護車被堵在距離市三院一百米的路上,從救護車上就可以看到,市三院的急診科擠滿了人。
有電視臺的記者在錄製就診畫面,此外趙之意還看到了個熟人:林宗衡。
《藍色醫學》在三院也有錄製,雖然錄製的科室不同,在市三院見到林宗衡也在意料之中。
但趙之意沒空和林宗衡寒暄,救護車艱難地開到三院急診科的門口,她下車進入市三院的急診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