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1章 年產三百八十萬兩的銀山,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日本在這個時期處於戰國時代,這是它們的叫法,實際上的套路中國人並不陌生,就是一個統一的王朝因為一次內亂失去了對全國的掌控,導致群雄並起,四方征戰。
大致上就是這樣。
這個原本統一的國家叫室町幕府。
這次內亂叫應仁之亂,發生在1467年—1477年,也就是成化三年到成化十三年。
而直至今天,日本國還是一片群龍無首的處境之中。
不過多年的大魚吃小魚的過程中,逐漸誕生了以大內氏和細川氏為代表的大名,幕府的將軍對這兩方沒有任何掌控能力。
而對於明朝來說,朱厚照停止了冤大頭似的勘合貿易以後,就改為一併和所有到達明朝的商人做生意。
對於他們處於哪個實力,並不進行區分,也很少參與他們之間的爭鬥。
實際上這兩個大名也是同樣的處理方式,他們都會和明朝開展貿易,所以在寧波他們都有使臣。
尤址要傳召也是一次傳召兩人。
朱厚照在行宮裡一邊等待,一邊聽平海伯講述和日本的貿易形勢。
勘合貿易停止以後,明、日雙方的貿易開始逐漸以明朝佔據優勢為主,實際上勘合貿易本身也不是什麼正常的商業貿易,而是以政治賜予佔據大頭的一種異化的貿易往來方式。
日本那個地方,國土狹小、人口稀少,能給大明提供什麼?
這是朱厚照一開始的想法。
不過梅可甲提到一個詞,讓他忽然意識到自己忽略了什麼。
“富庶?你是說日本國富庶?”
梅可甲不知皇帝在疑惑什麼,他再一次肯定的說:“去日本國再回來的商隊都會有這樣的說辭,尤其是大內氏,他們不知從哪裡搜刮來的財富,不管是購買刀、槍、甲冑,還是購買絲綢、陶瓷,大內氏往往會出高價,而且會給出統一熔鑄好的五十兩白銀。”
朱厚照一下子就懂了,“那不是搜刮出來的財富。”
那是從銀礦上挖下來的。
日本這個地方的確資源貧瘠,而且處於地震帶上,導致多山、多災害,但是這也讓其擁有豐富的金、銀、銅等金屬資源。
明朝中後期,開始大面積和日本開展白銀貿易。
清朝時,還與日本廣泛開展了銅貿易。
不管是白銀還是銅,實際上明清兩代都比較稀缺。
銅錢是民間貿易的日常所用,就像是零錢一樣的感覺,不可能每個老百姓都是五兩、十兩這樣進行交易。
而且日本不僅有銅,銅的質量還特別好,《天工開物》中給了它一個專屬的稱號叫東夷銅,又稱紫銅。
至於黃金、白銀那就更不必講了,歐洲人最初就是把日本稱為金銀島的,巔峰時期,日本的白銀出口佔據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僅僅一個石見銀山,每年就可產出白銀38噸,這就是三百八十萬兩白銀。而整個日本,每年白銀的產量大約在200噸,也就是2000萬兩。
當然,這裡面有一部分是其國內需要自用。
儘管如此,這也是一筆非常巨大的財富,更不要說還有黃金。
雖然這些金屬本身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它並不是財富,而只是衡量財富的貨幣符號,但在世界貿易都大量使用白銀的年代,手握白銀可以換取巨量的物資。而且足夠的貨幣供應,會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讓整個社會充滿活力。
可以肯定的說,一個上百年的繁華盛景是沒有問題的。
貨幣過量供應以後的問題,那就是後人要思考的。
在朱厚照的記憶裡,日本白銀的繁盛時期確實差不多就要開始了,但似乎應該沒那麼早。
實際上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