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0章 河套軍管區,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隻種糧食,還要養馬。
不過即便如此,這裡仍然是一片塞上江南。
至於歷朝歷代所用的手段,不外乎十二個字:移民實邊、屯田墾荒、興修水利。
其中的區別就是各個朝代對於移民實邊具體是怎麼執行,對於墾荒是給一人懇三十畝還是五十畝,也就是激勵的程度不同。
到了明廷的手中,
朱厚照並沒有單獨劃出一個省來,而是以軍管區的新形式對河套平原進行統一管理。
這個地方,王守仁是總負責人,朝廷給他加的兵部侍郎銜,節制河套地區軍馬,兼管民政。
所謂民政,就是要在這裡築城。農耕文明,就是要城池。而且一造就是三座城池,原先當然也有些小城,但現在的朱厚照手筆很大,要麼不做,要麼就做好,他要在這裡釘下釘子,所以不管之前是什麼,城都要重新築。
西套築銀川鎮,後套築朔方鎮,前套築雲中鎮。
河套軍管區的治所放在朔方鎮。
隨後,王守仁向朝廷上疏,要在朔方鎮設精騎兩衛、步卒兩衛,在銀川鎮和雲中鎮各設一衛精騎和步卒。
這些自然准奏。
同意麼就要出錢。
銀兩、耕牛、農具都在源源不斷的往這裡運輸。
當然,也包括人口。
王守仁依稀記得自己年少時,曾引馬出塞外,他自己都仔細的考慮過明朝的邊防,現在真的統管這麼一片塞上江南,或許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他的眼前,就是去年剛剛建起的官牧馬場,朝廷命名為北安苑,這裡的草原是真正的馬的天堂,數千匹健壯、透亮的戰馬並在一起奔跑的時候,那感覺分外壯美。
除了北安苑,王守仁還力推在此興建了長樂苑、定樂苑、永安苑三處馬場,這都是一萬多畝的馬場,所培育的馬匹又健康、又壯碩。
之所以會大力興建官牧馬場,一方面是因為買小馬駒相對比驅趕人過來容易些,而且可以配合民牧的退出,現在的民牧退出已經推行至全國範圍內。
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馬匹的某種‘市場化’。現在官牧馬場的馬匹到邊軍手中,邊軍是要付錢的,三年前就已經是這個規矩了。而且因為民牧退出的比較激烈,民間也比較缺馬,一匹馬的價格一直在二十兩之上。
所以憑著這片天賜之地養馬,河套軍管區的很快就要迎來第一年的馬匹收入。
當然,草地是國家的、人員是國家的,甚至‘啟動資金’也是國家的,所以這些錢也不屬於私人。只不過河套軍管區屬於起步階段,朝廷同意這些銀子不用上繳,可以用來築城、養兵、墾荒以及興建更多的牧馬場。
有錢,才是保持戰力、維持存在的基本前提。
在朝廷的授意下,河套軍管區和甘肅鎮達成了契約,正德三年不算,那時剛剛開始,一年後,也就是現在的正德四年,所屬區域的官牧馬場,要向甘肅鎮提供戰馬兩萬匹,每匹就二十兩價格,比較好算,公對公嘛,就不提價了。
這可不是好乾的,一年來王守仁傾注了不少心血,他來北安苑也正是來檢視這些戰馬的蓄養情況,馬匹的質量不好是他的責任,拿了馬打不贏,那才是人家甘肅鎮的責任。
這樣一來,河套軍管區因為賣這麼一筆,就能得銀四十萬兩!
還沒有稅。
所以說他才對築城、駐軍、養馬如此有信心。
“牽幾匹來,咱們騎騎。”
他一發話,身邊的屬下全部照做。
王守仁在部下的幫助下跨上馬背,暖風吹拂著他,藍天白雲、一片青草,真是叫人心曠神怡。
南北朝時有句詩對這樣的景色寫的最好:刺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