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7章 要仁政?那仁到底!,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奉天殿,皇帝居上,眾臣居下。

白髮紅袍,乃為朝廷之閣老,皇帝之臂膀。

群臣的目光之下,老人家躬身而對,他說話極用力,響徹殿宇,但語速卻不快,字字出音,“陛下!臣聞帝王之治天下,自積一念之仁始;帝王之仁天下,自積一念之民始。蓋帝王而有仁,上極於天,下達於地,內則諸夏,外則夷狄,山川鬼神草木,無不及者。帝王積仁而不息,所以為帝王。

陛下臨政願治,兩年於茲。所念者,使民以時,活民以方。陛下之策臣者,惟愛民固邦而已。臣亦仰見陛下得先帝之心傳,欲天下之仁遂行也。臣竊以為,三代以來,未有如我大明弘治、正德兩代之仁君者。

然,邇年以來一歉則谷粟缺乏,無以給民食,囊囊空虛,無以顧民生,而啼飢號寒者深可矜也。民一貧則棄久依之桑梓,而流離他鄉者深可憫也。今天下民食且不足,以陛下之仁,尚何望征戰以費國用?!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臣伏望陛下俯垂睿覽,則天下之幸,孰大於此?!”

李閣老這段話,說的情真意切,令人動容。

那意思,天下老百姓還有吃不飽的,既然是仁君,真的忍心耗費國用去打仗,而不惠民嗎?

閣老就是閣老,他這麼一講,奉天殿沉默了一陣,似乎這場子都被他給震住了。

朱厚照還是凝著銳利的眼神,面色不變。

只問道:“李閣老,依你之言,這天下第一大事,便是給民以食。為了這一點,其他都需讓步?”

這句話,李東陽自然點頭,“陛下所言,乃臣之意。因而望陛下稍止兵戈,與民休息。”

“好。朕是讀著國史長大的,李閣老,朕有一點不解,太祖太宗饑民多過當下嗎?”

“太祖太宗為盛世之時,饑民自然少於當下。”

“那太祖太宗之時,興兵次數少於當下麼?”

李東陽愕然,“自然也多於當下。但陛下,我大明百年以來,國法彌壞,弊政叢生,今日之光景,也比不得太祖太宗之時。”

朱厚照沉聲說:“也就是說,戰事是使民不能足食的原因之一,但並非根源,弊政才是!”

李東陽要說話,朱厚照卻抬手先阻止他,“朕還沒有說今年要徵韃靼。朕是想問,既然戰事要停,那麼其他使民不能足食的原因,是不是也要去?”

李東陽疑惑了,諸多大臣也不解。

“臣,不知陛下之意,請陛下示下。”

好。

朱厚照乾脆就說的簡單些,“朕的意思,朝廷不打仗的時候,許多老百姓也吃不飽飯。其中的原因,是不是也得一一查明、追究?”

這不過分。

既然是仁政,那麼咱就他媽的仁到底。

洪武皇帝的時候,不僅是吃得飽飯的老百姓比現在多,而且朝廷打得仗比現在還多,說明有其他原因。

你現在你把吃飽飯這個問題抬得高高的,好,沒問題。但你不能光拿著這個理由框住我,不讓我打仗,而不管其他的問題吧?

“出師表說,宮中府中俱為一體,李閣老既然勸朕愛惜百姓,稍止戰事,那想必其他利於百姓之策,內閣也一定支援朕。”

否則,你就是故意拿話想圈住我,不是真心的為了老百姓。

如果是這樣,那許多道理我就不和你論了。因為你根本不是在和我講道理。

至此,李東陽是明白皇帝的意思了,但是他不明白皇帝為什麼要這樣講。

“利民之策,臣等期盼之至,怎會出言反對?臣以為,今年府庫有餘,應當加快退出河北之地的民牧,順天巡撫、保定巡撫治下有七十餘縣,其中仍有大部分尚行民牧。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有些縣退、有些縣不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