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5章 算賬,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費到民間。另有市舶司准入存銀118萬兩,按照陛下旨意,這筆銀兩用於賑災,目前也是封存之中。”

這是當初皇帝答應臣子的,在福建搞市舶司准入制,所得銀兩用於賑災,而且說是賑災就是賑災,朱厚照一分沒動過,也沒讓其他人動過。

韓尚書這一番話交代下來,好些個臣子臉上都有欣喜。

大明朝的國庫也開始有‘餘糧’了!

不過國庫這邊沒什麼搞頭,這些稅賦,三分之一要用作俸祿發放,三分之一要給天下宗藩,剩餘的因為開中法取消,商人不再向邊疆輸糧,所以還得撥一部分到邊疆,用作軍餉。

這些花銷都是固定的,除非忽然間稅賦從2800萬變成5600萬,否則不太可能有太多的餘糧。但這又很難,朱厚照再厲害,也搞不出雜交水稻和化肥這種東西,生產力在這兒擺著呢。

不過除了國庫,還有一項。

也是許多人關心的一項。

就是宮裡。

皇帝內帑還餘400多萬兩銀子,但關鍵在於,皇商、以及杭州、蘇州等地的織造局起解了多少銀子入京。

因為是百萬兩級別,箱子太多,瞞也瞞不住,因而眾臣都知道有錢,只是不確定具體多少。

一般來說,內帑就是皇帝要把自己的錢和國庫分開。

但碰上正德皇帝,他是光明正大,浩然正氣,便是內帑的錢也不是用在自身,所以這個賬目也不瞞著。

只不過要讓皇帝花錢,理由得充分,不然皇上就當成冤大頭了。

但不管怎麼說,這筆錢和國庫一樣,都還是用於國計民生。

“國庫的賬,大約就是如此。不過想必諸位愛卿也知道,正德元年是開海的頭一年,皇商的海貿盈利甚巨,劉瑾,”

“是。”大太監向前一步,大大方方的宣佈,“據皇商和各地織造局進奏,正德元年因有陛下開海之策,三地市舶司均大開海貿,共計上繳銀兩計502.58萬兩!”

數字一出,滿堂皆驚。

劉瑾直接捲了起來,“萬幸當初陛下力排眾議、乾綱獨斷,堅持開海,方才有今日我大明財源滾進!陛下真乃萬世之明君!”

他都這樣講了,其他人也都不好不表示。奉天殿內,一時盡是頌聖之語。

朱厚照看著他們一個個驚訝的表情,也是覺得還好沒聽你們這群人的。

至於那個數字,也是頗具味道,500出點頭,這就是用了心思的,他永遠不有498這種數字上來,真的是這樣也自己貼點銀子湊齊了。不然,少上了一個臺階。

而合計起來算,朱厚照如今可以動用的銀兩已經超過1700萬。

數字很龐大,但其中僅是這兩年從海外收穫的就是700多萬兩白銀,再加上前些年的,基本上是一千多萬兩都直接從海外流入大明的。

大明這個時候還是白銀短缺,雖然這只是算了皇室的,民間的白銀流入並未統計,但在短期內還是沒有問題。

大明再窮,至少規模很大,吃得下。

這賬是基本算清楚了,

朱厚照說道:“你們不要太狠,給朕留個小金庫,以備不時之需,便是尋常百姓之家也知道備糧以防不測。至於其他的,朕並不吝嗇,但再多的積銀,也不能夠花費無度,更加不能夠鋪張浪費。這是第一點。另外,大明這麼大,真要說要銀子,一萬萬兩也是不夠的。所以事分輕重緩急,便是你們誰沒要到銀子,也不要心生怨惱。朕也恨不得有個一萬萬兩,到時候你們每個巡撫都領500萬兩回去。”

有些臣子忍不住笑,皇帝講得其實也有些俏皮。

“這最後一點,就拿了朝廷的銀子去花,朕會尤其去看、去查的,原因先前也說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