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2章 死去的意義,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郎就在廊亭裡讀書,他看到了之後走過來,問這些工匠:
“這個刻字的本事能不能教給我?”
工匠們看他身著軍學院學生服,不敢怠慢,但也只能客氣的拒絕,“小公子,小的們這就是些微末伎倆,也不是不能學,但是學來總歸無用。”
“有用的。將來,我給自己刻。”
後來軍學院有一個先生路過,看到韓十二郎趴在那兒和一群工匠在一起,本想過去說些什麼,只不過走到半道兒又停了,下雨天練不了武,而軍學院裡關於讀書的要求,韓十二郎次次都是第一等,算了。
……
……
天氣漸涼,至十月時。
丙寅科的科舉正式開始。
多少年來,朝廷第一次在秋天進行科舉,好些人還真是不習慣。
這一科的策問之題,由皇帝親自擬選,
其意是說:朕惟古今帝王之致治,其端固多,而其大似只有道、法而已。夫帝之聖莫過於堯舜,王之聖莫過於禹湯文武。致治之盛,萬世如見其道為法之跡,具載諸經,何治效之終不能若古乎?
且中原之主,如秦漢之強、隋唐之盛,後世數百年而未見,是有道、有法未守乎?而宋雖弱,歲入之極難達,是大明之道法亦未嘗有外焉?
朕自踐祚以來,夙夜兢兢,圖光先烈,然治效未臻其極,子諸生明經積學,必有定見。其直述以對,母泛浮詞而不切實用。朕將採而行之。
張璁先前的題目都已答完,但是看著最後的這道測論題卻陷入了深思。
他考了幾次了,早已領略了天下有才之士的那種驚天的、風華絕代的才氣,不管是怎樣的題目,一定有人能夠寫出一篇極漂亮的八股。
可他做不到。
不過據說今次加科,是天子授意。
從弘治到正德,皇帝的風格已然大不相同。
今上不僅新奇之法不斷,而且對朝政之介入遠超前代君王,朝中大小諸事,若無今上點頭,誰也不能瞎做,若有今上點頭,誰也不能不做!
包括科舉。
所以策論之題,最為重要的乃是皇上的心意。
而再看題目本身,皇帝問的是,自古以來,堯舜、禹湯這些聖君所能實現的大治,為什麼後世之人做不到,是不是漏掉了什麼?秦漢強、隋唐盛,即便是宋朝歲入也遠遠領先,是不是大明也漏掉了什麼?
平日裡沒什麼,但放在大背景下這意思很明顯,皇帝要問的,就是天下大治還有沒有別的辦法?
想到這裡,張璁大概知道如何下筆了。
科舉一路,千辛萬苦,每熬一次,就跟熬命一樣,他不想再熬了,不管什麼倖臣不幸臣,得到皇帝的賞識才是最為重要的。
簡單做了草稿,他便開始落筆:
臣對:臣聞帝王之治有天下之大體,有治天下之大用……
十月裡,朝廷最為忙碌的就是這場會試,朝中大臣最忙的就是給這些各地而來的舉子閱卷,
皇帝不會每張卷子都閱,不過他會平衡一下考官,有比較傳統的林尚書,也有較為靈活的顧侍郎,還有兩邊和稀泥的謝閣老,
至少不會選出風格一樣的答卷。
而皇帝本人則有另外一樣大事。
住在宮裡的五十個人,不能夠叫人家一直住下去,
必須要欽定了,因為大婚也不能夠再拖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永壽宮來了信兒,
“皇上,有喜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