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2章 置拍賣所,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灶戶的工本米發放。剩餘的18處鹽場,則設為兌支鹽場,這樣一年可有40萬引鹽,專門用來兌付前朝已經印發的鹽引。
拍賣所哪裡也不去,不設在淮安,也不設在揚州,就在京師、京師東城,南邊是不夜城,西邊是錦衣衛。
多好,這邊犯了事,那邊就可以將其送到錦衣衛。
拍賣所設正使一人、左右副使各一人,分別負責6處和24處鹽場。看起來後者數量巨大,但其實管得少的,反而獲得的銀子多,管得多的,卻是事多錢少。
拍賣按年份和月份舉行,今年拍6處,明年再拍6處,兌支鹽場的數量則按次減少,一直到最後保留6處鹽場,直到歷年積欠的鹽引兌完為止。
至於多久能兌完,戶部也沒個數,從永樂開始至今,朱家皇帝們簽發了太多的鹽引,隔三差五賜一次,一次就是一兩萬引,誰還統計得過來?
但不管怎樣,朝廷設立專門用於兌支的鹽場,則顯現出與以往完全不一樣的態度。
朝堂上下一直到民間,沒有說不支援的。
第一年還會有些難度,24處鹽場灶戶的工本米需要朝廷發放,但隨後幾年,拍賣的鹽場逐漸增多,朝廷的壓力逐漸減小,拍賣所的官員數量也會大大少於鹽運司,如此簡裝輕行,或可一改鹽政之弊。
九月初六日,皇帝聖旨:遣少府郎中陳季立轉任拍賣所左副使,秩正五品,掌鹽場拍賣、鹽商監管、鹽價調控以及灶戶民生;
遣原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經歷司經歷遊思孟為拍賣所右副使,掌剩餘24處官營鹽場的管理諸事。這與先前沒有太大的不同,就是管理鹽場,按照舊例催徵鹽課、核對鹽引後支鹽核銷。
此人就是原來兩淮運司‘倖存’下來的7個官員之一。
而經歷司經歷,就是掌管本衙門內文書往來的,有點兒類似辦公廳主任,這個位置幹久了,對於衙門內的各種事項辦理的流程是非常清楚的,所以讓他署理剩餘的24處鹽場可以稱為合適。
在這件事上,皇帝堅持了一回,把此桉之中清白之身的人全部留下高升。
遊思孟只是其中之一,剩餘的6個人也都在拍賣所之內,他們從地方官搖身一變成為京官,而且品級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貪官死、清官上。
皇帝當到這個份上,才有成就感。
至於拍賣所正使,這個位置,依然懸而未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