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3章 名臣,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仇鉞在進城的時候也派人向王守仁遞了訊息,只有固原軍和朔方軍到了,平叛才算真正的穩當。而王守仁和王廷相得知鎮城已破,且王府已被錦衣衛拿下時都有幾分自嘲的感覺。
原先還想著怎麼搶功勞,卻沒想到皇帝又領先一步。
張璁則長出了口氣,安化王造反,這事給人的震撼不小,不過好在短短七日之內就已經剿滅成功。
“中丞、部堂,給朝廷的奏疏六日前已經遞出,走得還是八百里加急,如今反賊已經撲滅,應當及時再上奏陛下,免得朝野擔憂。”
“好。”王廷相沒有意見,“就由張御史執筆,在下與伯安兄署名。”
王守仁沒有其他的意見,但他考慮的更為全面周到:“出了此類事。要不要在寧夏繼續清理草場、軍屯,是不是也一併上奏朝廷?”
其實這個問題不該王守仁來問,嚴格來說是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的。
他講出這一番張璁多少有些意外,以這個王伯安的頭腦,決計不會想不通其中的道理。
“要的。”張璁還是點了點頭,對於他來說,這是他的主要職責,“下官還在想,平叛之事照實來說就好。關鍵在於清理軍屯。下官以為,陛下的本意絕不是要逼反了邊鎮。可安王造反,天下震動,陛下和朝中各位大人是否會有改弦更張之意……這一點在下實在拿不準。這奏疏,也就不好寫了。”
不錯,就是這個癥結。
王廷相和王守仁都點頭,兩人的眼中都流露出對於張璁的刮目相看之色,這個原先只是知縣的人物,臨大事仍然頭腦清醒,這可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
這畢竟是藩王造反,就算是喜歡搞這種事的朱家,那也極不尋常。
至少皇帝的臉面掛不住。所以惹出這種事,朝中閣老、部臣說不準就會偏向於穩妥行事,甚至皇帝也會生出這種心理。
所以張璁才恨,那個蠢笨的藩王在軍事上是沒有影響的,但在政治上鬧出的事卻是極大。
現在的話,張璁不得不面對一個賭局,賭注就是他的政治生涯。
因為大臣之中肯定會冒出一部分人發出反對的聲音,如果皇帝的心思仍然是繼續推行,那麼他們遞上去的奏疏就要契合這一點,只有這樣皇帝才好順水推舟。
否則他們這些經手之人都說事不可為,這就是自己人給皇帝增加難度。
問題是,萬一皇帝也改了主意,他們還說繼續推行,這也是不合時宜的。
所以當官哪裡有那麼容易。
然而張璁沒有料到的是他遇到了兩個好官。
王守仁和王廷相不是要對他好,而是關心清理軍屯這個事情。
所以王廷相同意聯名上奏,而王守仁同意要把清理軍屯之事一併寫上。
其實這件事和他倆真的沒有關係,但他們的意見很相同。
“必須要寫,要建議皇上繼續推行!”王守仁斬釘截鐵的說:“軍屯侵佔過甚,致使衛所破敗,幾無可戰之兵,一個安王造反便讓此事折戟,但大明何日才能除此弊病呢?!”
王廷相更狠,“自古以來,清丈田畝都是人頭滾滾,只想著順順利利、卻不殺人而做成此事,我還沒有見過類似的事。因而,本官也認為軍屯清理絕不能停。否則寧夏如何能有更新之象?”
這兩人可以說這大明西北的實權派人物。
張璁在京裡待過,在淮安府待過,在內地他尚未見過如王廷相、王守仁這樣的官員,以往那都是個啥呀,毫無抱負、滿心都是一個貪字。
但在這一刻,他對這兩個人有了某種共鳴的感覺。
不管是陝西巡撫還是河套總督,他們都可以想辦法甩掉這件事的,但是他們沒有。
這不僅是在現實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