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2章 忽悠,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是不變,只是運司的衙門不變。但核查鹽法之弊,查辦貪腐之臣也還是要做的。”
這樣講,朱厚照才略微舒坦了點。
“但朕不會保證,其他運司和鹽課提舉司永遠保留。”
“微臣明白。如果兩淮鹽課的改良效果好。到那時朝堂自然也失去了繼續反對陛下的依據和根基。”
也就是所謂的用事實說話。
這個主意倒也還是不錯。
反正國人就是喜歡折中的。都變不行,那麼就先變一個。
其實朱厚照從來也沒有要進行劇烈的改動,拍賣是一種新方式,這個年代的人能不能夠適應、適應了能不能夠運用的好都還是兩說。
而且劇烈的變革,通常會使得本身佔有優勢的人更加的集中財富。因為他們資訊、能力、財力、關係全都有優勢。
“謝閣老此言倒也是謀國之語。”朱厚照略微露出些笑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他也就不在這個事情上糾結,轉而說起另外的事,“其實朝臣們都誤會了朕了,兩位閣老是知道的,朕拿了銀子,哪一件事做的不是利國利民?鹽課之銀增長,朕難道會拿來修築宮殿?遍尋寶物?抑或是煉丹修道,尋求長生?”
說起這個,文臣就揪心。
“陛下,一些個江湖方術的話可不能信啊……”
“朕知道。”朱厚照撇了眼李東陽,這個老傢伙玩笑話也聽不懂。
倒是謝遷想到先前永壽宮裡有做法之事,惹得皇帝龍顏大怒。
外臣對此多有讚賞,因為這足可見皇帝不會再讓佛老之術影響朝堂。
“陛下登基以來,的確節省用度,嚴於己,寬於民,聖君之所為也。”
朱厚照大方的接受了這句奉承,“所以說嘛。朝廷多收入些銀子有什麼可擔心?正德元年,朝廷只撥了山東一個省份三十萬兩修河的款項,明年朕計劃增加到兩個,後年是三個,此外還有那年年為患的黃河,水利不修,農業不興,可這些銀子從哪裡來?”
李東陽和謝遷眼神之中皆有振奮之色,“朝廷明年要撥兩個省份的修河款?”
“朕計劃是如此。不過要看今年山東的夏糧和秋糧的具體狀況,山東的官員要讓內閣和朕看到,修河款下去以後,糧食的收成有所增長,否則朕會懷疑,這些銀子是否真的用在了刀刃上。”
當時要銀子的時候話都說的好聽,要回去又用不好,那兩京一十三省好些個排隊的,憑什麼要給你?
李東陽和謝遷都聽得懂皇帝的意思。
皇帝也是透過他們在向山東巡撫劉健傳話。
甚至內閣也可以適當給山東以支援。
“有希賢公在,山東,無憂也。”
“若是朝廷再能有更多的銀子,朕還想在應天,蘇州、杭州,甚至是太原、洛陽等地也修建藏書園。說到底,京師的學子能看到免費的書,其他地方的學子也應該可以看到。
甚至朕還想,舉人的廩糧也許多年沒變過,是不是酌情增加?
各地的私塾可不可以由官府開辦的更多?
私塾開辦起來是不是可以供應一日兩餐?
這樣即便是最貧窮的孩子,只要送入私塾,就能夠無憂無慮的讀書。如此,我大明朝真不知該湧現多少國之棟樑。”
這一連串下來,李東陽和謝遷心都顫了,“照陛下所說,朝廷的歲入是要不斷增加,增加的越多越好,若這些都可以實現,則我大明可遠勝漢唐!
“現在兩位閣老理解了朕,為什麼已經聚攏了許多財富,還要再變動鹽課了吧?”
李東陽想了想,認真的說:“鹽課既然是弊政,自當要變!”
“謝閣老呢?”
“臣附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