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3 倒黴王爺,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府的地度不度?”

易敦彥問的這個問題很關鍵。

張璁則很糾結,越糾結就越是覺得窩囊。

“本官接天子聖意,為江山社稷、天下蒼生而不顧生死。如今到這個時刻,卻要連該度的田都不能度嗎?!”

啪!

他狠狠拍了一下桌子,隨後又握緊,“要度!一定要度!當初楊閣老說過一句話,聖君臨朝,正德朝做不成此事,又要等到什麼時候?!”

“那上差,就是要同時得罪兩個王爺了。”

王爺這個字說出來輕飄飄,但背後卻很重。即便是當今天子,如果宗親不是犯那種謀逆大罪,輕易也不會殺人多奪爵的。

天下人供養著皇帝,

自然也供養著王爺。

朱元章奪了天下的那一刻,他的子孫就是不一樣的。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宗親都是動輒打殺,那就是真正的殘暴了。

儘管朱厚照總是忍不住要殺掉這些廢物。

而張璁是想賭一把,就像他當初在淮安府那樣,那種情形,若非是真的在意百姓的皇帝,他根本活不了。

迄今為止,正德皇帝殺過貪官、貶黜過淮王,在京畿之地搞出那麼大的動靜來分田地,他相信,皇帝和他內心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就是要維護百姓!

寧夏的這倆王爺都和天子出了五服了。

而且自正德皇帝登基以來,他對宗親遠不如弘治皇帝,更是一改弘治朝外戚囂張的局面。

這些都是理由!

賭贏了,他張璁一定聲名大振!到時候一個陝西道御史可不是他的終點。

可以說,這是遠比他在淮安府所遇到的更為重大的一次政治投機!

“敦彥兄,朝廷和陛下的意思是清楚明白的,清理軍屯不是為了查辦一兩個貪官,而是為了還田于軍士,使人有田耕、國有籽粒,更為的是振興衛所,增強邊軍作戰之力,而且敦彥兄也說了,眼下城中民情洶洶,若我們不度王爺的田,這民情如何平?邊軍如何興?!”

易敦彥知道自己再問什麼都是無用,轉而說道:“寧夏城中,慶王膽小、安化王狂妄,若是上差真要度王府的田,可以先從慶王著手。”

按道理來說,其實應該先難後易,因為搞定了安化王,膽小的慶王自然也不敢多說什麼。

但那只是理論上。

這畢竟是姓朱的王爺,先易後難、穩紮穩打,或許才是上策,畢竟慶王之田既然能度,那也是一個可以堵住安化王嘴的理由。

水無常形,就看如何判斷局勢、採取合適的措施。

“上差,此時手段,不宜過激,若是真出了壞事,朝廷震動,陛下怕也是會惱怒。”

張璁動搖了,他緊蹙著眉頭,最後似一口氣洩了出來,咬牙說道:“好。”

寧夏在明朝來說算是妥妥的邊疆之城,這麼大點地方卻有兩個王爺,也真是奇特。

那是因為朱元章最早設定藩王的初衷,就是想讓自己的兒孫們替南京的皇帝守天下。

嫡子坐天下,庶子分列邊鎮,拱衛中央,多麼美妙和諧的局面。

只是沒想到本該拱衛中央的藩王,把中央給拱了。

說起來這慶王,名朱臺宏,他在弘治十一年襲爵,他的祖上,是朱元章十六子朱?,此人封慶靖王,就藩地為寧夏。

而安化王名朱寘鐇,在弘治五年襲爵,他的祖上,也是慶靖王。

慶靖王生了六個兒子,長子這一脈,傳得就是正兒八經的慶王爵位,第四子安化惠懿王朱秩炵,傳得就是安化王這一脈。

按照宗族來論,現在的慶王那是本家。

但是按照輩分來論,現在的安化王是慶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