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6章 這叫首揆,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官多謝閣老重恩。”
其實楊一清也算是手段激烈的人,他當年查馬匹走私,可沾了不少血。
“去吧。”
“是,下官告退。”
歷史上的嘉靖年間,楊一清對張璁最初也是欣賞的,畢竟張璁還算是有些理想抱負。而當時楊一清閒賦在家,張璁在朝中得罪人過多,所以就極力舉薦楊一清復出,這樣可以作為老前輩為他站臺。兩人一拍即合,還有過短暫的蜜月期。
只不過很快就反目成仇。
張璁這個人呢,有理想、有手段,但是有一點不好,他非常的急功近利,不怎麼講究手段。
後人以為,這或許和張璁的年紀有關,他中進士時已經四十六七歲,雖然抓住了嘉靖皇帝的信任,但一個新人,提拔再快也要時間。
而他心中又有‘大業’要做,於是乎就顯得非常急躁,當然這只是一種解釋原因。
也許他性格本身就是如此也說不定。
所以張璁在官場上的圓滑程度,確實不如後來的張居正。總得來說,就是得罪人太多,總要把前面的人搬走。而且一旦皇帝寵信其他人,他就會心生妒忌。
另外,他最初借楊一清之力,最後又不管不顧要詆譭楊一清,搞的楊一清不得不在嘉靖皇帝面前解釋。這事做得讓人覺得很不恥。
不過這其實才像一個活生生的人。
一個人不可能都是好,也不會百分百的壞,有好有壞,這就是人本身的複雜性。
這一時空中,張璁的境遇好些。他如今年方三十六,在官場上也是極有前途之人,即便急功近利,最近的遭遇也能讓他滿足了。
陝西道監察御史,已經是從五品了。
而楊一清確實對其欣賞,志趣相投嘛,雖然隔了年紀,然而這份做事的勁頭與他相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自己想做的事情,發現了一個人可以接著做下去,正常人的念想便是覺得繼承人找到了。
當然這個想法,楊一清只是一閃而過,具體怎樣,還需要看得更多一些。況且,又不是隻有張璁一人能入他的眼。
他這個閣老本身提拔的人也多。
現在的兵部尚書齊承遂,還有那個仇鉞。
仇鉞在他當三邊總督時就已經提拔,正德二年,仇鉞作戰有功,也因功升衛所指揮使,這個衛,正是朔方左衛。
因為那段時間楊一清還和王守仁有許多接觸。
王守仁的才能、品性同樣讓他信服和欣賞,所以王守仁統管河套,他也全力贊成。
歷史上,楊一清就以善於發掘人才而出名,上述幾人都是他在任總督時發掘推薦,也全部都與他保持不錯的關係。
不僅如此,正德二年,他卸下總督之位,回京擔任內閣首揆以後,又陸續推薦了些人。
其中最有出息的,便是王廷相。
王廷相與王守仁、張璁都是一般大的年紀,在三十六七左右。王守仁出名最早,張璁最晚,王廷相居中,他已經接了王守仁的位子,以右副都御史巡撫陝西。
其最初顯露頭角,是在弘治十七年,上《擬經略邊關事宜疏》,其中提出如何應對邊關告急形勢的幾個方法,凸顯了其在軍政上的部分才能。
當年,皇帝授其兵科給事中。
可眼看就能試煉任用之時,不巧他父親在弘治十八年去世,於是歸家丁憂,至正德二年方回。
當時楊一清回京任首揆,他見此人邏輯清楚,做事幹練,於是一杆子給人家推薦到陝西。
那次也是特殊的事項,陝西涇陽、咸寧有百姓造反,這在封建王朝其實也不鮮見,這種事不大不小,派大軍是瘋了,完全的消耗民力,但是不管也不行。
後來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