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4章 三十萬人口大遷移計劃,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個月後,天已入秋,北方的炙烤不再流連大地。
天子龍攆也從熱河行宮返回京師。
而除了這個原因,還有分佈於河南、山西、北直隸的旱災牽動著天子的心。
這片古老蒼茫的大地從來就沒少過自然災害,在朱厚照的記憶中,黃河平均三年就要為害一次,而中小區域的旱災、水災更是年年不缺。
除此之外,淮河下游流域地勢平坦,水位一漲便無所阻隔。
實際上,黃淮地區優越的農業條件,是在新中國成立後一代當地農民僅依靠人力挖出的一條蘇北灌溉總渠後才獲得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靜祥和雖然令人神往,但農業勞作的辛苦,和看天吃飯的不穩定使他實在不宜作為唯一的生產方式。
乾清宮裡人來人往,所有人都加快著腳步,已然說明此時的情況有些緊急。
為了做好救災,
皇帝在接獲奏報後兩日,便責成內閣立即選派臨時工作組分赴三省各地。
同時派出欽差大臣,要他們在各省坐鎮指揮,全力幫助受災的百姓度過難關。
同時戶部撥出三百萬兩銀子,從臨近省份購入糧食。
他這二十年,再加上他爹弘治皇帝這二十年,可以說天下是非常安穩的,一直都沒有非常耗損民力的行為。
因而中原地區人口稠密,各縣上報的戶數都在不斷增長。
按他自己預估,大明朝如今的人口絕對超過七千萬,這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個超級國家了。不僅如此,因為紅薯這樣的高產作物引入,
人頭稅的取消。
估計很快就會有一億人口。
然而因為有安土重遷的思想存在,老百姓根本不願意離家遠行。
哪怕是河套、四川這樣的地方適宜耕種,條件優厚,但只要是原本日子能過下去的人,基本都不會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離開家鄉。
歷史上的人口遷移都是在動亂年代產生的,從來沒有日子好好的,忽然出現人口大面積轉移。
這就使得朱厚照不得不將心思放在那些災民身上。
因而當旱災來臨時,除了救災應急預案啟動,另外一項配套的移民預案也啟動了。
考慮到這次旱災規模遍佈三省,範圍廣大,而他又得了一筆張璁追回來的走私銀,可以說是意外之財。
反正國庫、內帑並不缺銀子。
這些破金屬放著有啥用,還是把它利用起來。
所以回京之後,朱厚照除了救災,還向大臣提出了一個野心勃勃的移民任務。
“三十萬!”
皇帝對著內閣三人比劃出這個數字,“中原人口稠密,而土地並不會增長。與此同時,新徵服的廣大區域,卻因為人力不足而花大代價從閩、粵兩地吸引百姓,效果還不好。現在不能任由這個局面下去了。”
這個數字很巨大。
不要說三十萬災民了,就是三十萬令行禁止的軍隊要進行遠距離的通行,那代價都是巨大的。
好在現在大明造船業發達。
從寧波舟山港到青島港,從松江港到南京港,現在是每時每刻都帆船林立,不見盡頭。
有賴於京杭大運河,從北方到南方,乘船也非常方便。
所以運輸路線倒不難定,只要把中原地區的人進行集中裝船,先內河運輸,再海洋運輸,三四個月的時間也就到了。
但這些船隻,並不都屬於朝廷。
朝廷要臨時造出夠運三十萬人的船隻,那也相當費勁。
張璁說:“如此巨大的人口,僅靠朝廷徵調船隻是絕對不夠的,必須要發動民間的力量。微臣倒是記得,正德二年,韃靼小王子入寇京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