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9章 雄鷹振翅,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德十一年四月,河套,朔方鎮。

朝廷的旨意已經到了,同意總督王守仁先前上稟的系列事項。

此次,王守仁準備以寧夏總兵仇鉞、朔方鎮副將韓十二郎和裴光洵為將,共領騎兵三萬,步卒四萬,深入大漠千里,遠驅蒙古瓦剌部。

這個裴光洵近兩年才冒出頭,此人最早也是王守仁所薦,曾經是小旗官,幾年來在朔方衛數次巡邊之中戰鬥異常勇猛,因此得以提拔。

現在王守仁鎮河套,整體上按照朱厚照的擘畫展開,以屯田、屯兵、牧馬為基石,以移民實邊、整兵備戰為內外的主要策略,最終初步實現了大兵營的設想。

看起來多少有些類似於後來的李成梁在遼東,即在軍事策略上化被動為主動,明軍幾乎每年都以兩三萬的精銳騎兵深入大漠。

這不像是朱棣遠征,動輒幾十萬的兵力,畢竟皇帝親至,不能冒險。

現在的河套明軍其實在學習蒙古人的作戰方式,就是培養士兵的騎射功夫,以精兵而不是大軍的方式巡邊、遠征,這樣做好成本控制,以便持續騷擾,不給蒙古各部修生養息的契機。

火篩逃回大漠以後,雖然仍殘餘部分力量,但從正德五年之後明軍在王守仁的統領下逐步強勢,實際上漠東蒙古已經不適合他們再生存。

包括火篩部在內,原來的土默特部和鄂爾多斯部已先後逐步西逃。

歷史上,他們是被達延汗打敗以後不得已向西逃竄,因為西邊是瓦剌,為了避開又向南,逃往今天甘肅西北和部分青海地區,這也是導致嘉靖年間哈密從勢如累卵到最終被侵佔的原因之一。

現在換了個爹,但命運更差,因為明軍在西北同樣強勢。

正德十一年的明朝九邊,其東邊諸鎮幾乎已經沒有太多的防守壓力,王守仁是善戰,但榆林、大同、宣府等鎮的將領也不是酒囊飯袋,在大明國力整體上漲和天子持續加強整兵的情況下,這些地方主將也總是相機出動。

所以如今沒什麼蒙古犯邊不犯邊的事情,反倒是他們一聽說哪裡有蒙古部落的蹤跡,那要趕緊提兵過去搶上一番功勞。

也就是瓦剌離得他們太遠了。

正德十年末,天子再下旨意給王守仁。

於是乎王守仁歷經幾個月的時間準備,提出了集合寧夏兵的設想,在總兵仇鉞的率領之下,如今寧夏的四衛兵馬也打出了威名。

王守仁覺得兩處合兵,集中力量,最好是一戰而勝,哪怕不能大破王庭,也要西驅瓦剌。

大明清理屯田以後,效果顯著,不僅供到朝廷的籽粒數迅猛增長,就是留在當地的糧食也多了不少。

再加上河套這個大糧倉、陝西逐漸恢復的官牧馬場,以及王守仁這個掌舵之人……

主宰這片草原的力量,現在又是大明瞭。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

馬匹嘶鳴,旌旗飄揚,帥帳之內王守仁正在擬文,天子旨意已經下來,他作為‘總指揮’,應該立即通知寧夏總兵仇鉞,要他按計劃行事。

“十二郎,”

“末將在!”

“朝廷來的旨意裡,提到了三千套的棉甲。因為時間緊張,製作再加上東拼西湊的才弄出來這些,雖說是杯水車薪,不過也有用作應急,你帶人去領。”

“棉甲?”

“見到了你就明白了。”王守仁一副儒將風采,“是禦寒之物,如今還不太需要,不過戰事開始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傷亡,帶上,到時候天氣一旦轉涼就給傷者用吧。”

“是!”

“各衛情形如何?”

韓十二郎現在也長大了,他和大部分士兵不同,成年以後的他非常的高大,說什麼七尺男兒,韓十二郎大概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