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0章 莫要當殺雞儆猴的雞,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個知縣。本官知道,管理一縣幾十萬的人口絕非易事,宣風化、平獄訟、均賦役,樣樣都是看著簡單,做起來極難。幸得朝有明君,自陛下柄國,京官不如地方官已是人所共見,尤其是不如知縣,因而在座的各位,至少有一半將來是要位列高官的。”
“不敢不敢,閣老客氣。”
“不是客氣,本官也覺得皇上此法極好。知縣雖只有七品,但最熟悉民情,這樣的人到了朝廷,朝廷才知民間。皇上不提拔你們,又該提拔誰?話又說回來,此法施行也有十年了。朝中高官,有知縣經歷的不在少數。因而天下清田令得以成行。本官想,你們自己也清楚,自己的治下,有些田是被隱了,有些田呢,投獻在別家的名下,還有些呢,和魚鱗圖冊對不上,乾脆就算了。這些田在少數嗎?朝廷每年的賦稅又該流失多少呢?”
張璁官位太高。
在場的知縣心中再覺得為難也不敢吭聲。
“來,滿飲此杯。喝了酒,領了旨,各位就回衙辦事,辦好了差事,皇上少不得升各位的官。立功報賞,你們就算不信本官,也該信希賢公。”
“不敢不敢。”
稀稀拉拉的聲音響起。
張璁知道這些人為難,但是事已至此,沒有其他辦法了。
“希賢公。”
劉健緩緩站了起來,“張閣老。”
“你是山東的巡撫,這些的官員沒有敢不服你的,以山東的地形、丁口,每縣要完成丈田,大約要多久的時間?”
劉健自然守禮,“張閣老是朝廷欽差,自然聽閣老的。”
“好。其實也並非是聽本官的,山東的情形都在陛下心中。本官出京時,陛下親口交代過,說山東各方面的條件最好,或許半年之內就可見成效。”
劉健明白了,“那便半年,半年之後六府十五州八十九縣,縣縣都務必完成此事。”
他說完張璁揮手,這次他不僅帶了人,還帶了登記田畝的冊子。
明朝有所謂的魚鱗冊,就是將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連線地繪製,標明相應的名稱,是民間田地之總冊,由於田圖狀似魚鱗,因以為名。
但這次張璁帶的東西是朱厚照要求的,其實有些類似於匯總冊。
現在都是空白的。
“遵照皇上旨意,將這些冊子發與諸位知縣,封皮之上還請各知州、知縣簽署姓名,本官帶來的測量人員也要一同簽字畫押。”
這裡面的基本內容是個匯總,就是哪個縣、哪個鄉、哪戶人家、有幾畝地、是水田、還是旱地,當然還有日期等基本的資訊。
大家都是官場上的老人,很明白簽字的用意。
現在簽下去,填好資訊,那就家家戶戶可查,將來核對起來萬一不準,簽字的人肯定是倒黴。就像當年南京皇宮的磚頭也有人簽字。
這樣一來壓力就大了。
畢竟都已經正德十一年了,開了那麼多次大朝會,朝廷對於派人核准資料這一套東西已經很熟練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