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2章 請父皇明察!,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正德二十年,有些老人離開了朝堂,還有些人甚至離開了人世。
王鏊只是其中一個。
張璁之所以能在朝堂上呼風喚雨,除了頂著一個最會給皇帝辦事的頭銜以外,還有個好運氣。
就是楊廷和始終沒有起復。
正德十一年,楊廷和激烈頂撞天子,惹得龍顏大怒,事後在王鏊等人的斡旋之下,天子總算在氣消了以後將他從大牢裡放了出來。
但並未同意讓他再入廟堂。
朱厚照的考慮有兩個。
其一,楊廷和和其他人不一樣,這是他的潛邸舊人,是他從弘治十一年就招攬的心腹,按道理說,年頭久了,總該是有些感情的,不至於一朝翻臉。
可也正是因為年頭久,當他頂撞的時候,朱厚照才更加憤怒。
如果是不知道哪裡跳出來的御史聒噪幾句,朱厚照倒不會與其一般見識。可他呢?多年的君臣相處,他難道不知道自己當這個皇帝是昏聵還是不昏聵?
其二,正德十一年時,朝廷清理的江南大案,引起了清流激烈反彈,使得皇帝重新調整自己的用人思路。張璁、王瓊、張子麟等一票人馬粉墨登場。
楊廷和是王鏊一樣的老派人物,他過時了。
之後的幾年間,再把他搬出來放在張璁的前面,實在沒有意義,治國的思路也顯得不倫不類。
而這當然也是更為根本的原因。
王、楊兩人一走,張璁終於憑藉推動天下清田令坐上了首輔的位置,至此也迎來他意氣風發的這幾年。
當然了,踩著屍山血海上去,肯定是罵聲一片。
而且他登此位時年僅四十四歲,是先前眾多寵臣都不曾有過的際遇,也容易遭忌。
但他並未辜負皇帝的重信,否則又憑什麼立足朝堂。
正德十三年天子改革大明南洋公司,張璁鼎力支援,之後征討葉爾羌,張璁作為首輔居中排程,全力備足糧草。
可以說,正德皇帝勤政不假,但這幾年並沒有特別困難,因為很多事都是張璁替他做了。
除了會辦事以外,張璁也如機器一般勤勉。
似移民入川、移民入臺、推廣新疆種棉,振興棉紡織業,推動科學專案的歷年評選,確保三司會考順利舉辦,且其制度一年較一年完善,幫助皇帝設立田長制,嚴格防範宗室、宦官侵佔田畝,限制土地兼併,甚至是這幾年對宗室的遷移……
這諸多事項之中無一不見他的身影。
而做事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權力擴張的過程。這一點在現代管理學上也有明證,比如一個企業要用一個核心員工,你讓他乾的專案越多,自然而然的給的權力就越大。
張璁也得用人。
防範土地兼併,他要派自己的心腹,
組織三司會考,他得讓人盯著,
推動棉紡織品出口,他也得找個得力之人……
如此才能和皇帝稟報出個一二三來。
朱厚照又是很有政治敏感性的人,你不可能前腳用張璁,後腳找個給他添亂的辦事之人吧?因而用人的許可權必定要下放,有時候就得用他推薦的人。
這是政治和權力執行的內在邏輯,
與張璁這個人是什麼性格沒有關係。
載壦所看到的就是這一點,至於說有些龍鱗摸不得……清流漸退,朝堂上湧現了一大批道德底線不高的官員,出事大概也非偶然。
張璁的府邸內,四川巡撫姚玉林來的急遞也送到了。
那張輕飄飄的紙條,如柳條一樣彎彎曲曲的幾行字,卻有如千鈞之重。
而跪在他面前的人,則瑟瑟發抖,愴然淚下,一如喪家之犬般可笑可憐,此人不是旁人,正是當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