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7章 避暑行宮,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內閣下設尚書處,負責收發來往奏疏。
在侍從室下設檔案處,負責將所有硃批過的奏本重新謄抄分類歸檔。
隨後朱厚照又下旨在宮中另設檔案館,用來存放謄抄過的奏疏。
在傳統文化中,我們一直會比較注意保留這些前朝的文件,其中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死後之名’來約束現任的皇帝。
因為皇帝已經是天下最大了,除了歷史評價、後人評語,其實也沒有太多的辦法。
朱厚照認同這種做法。
而且在他看來,如果這些東西能夠保留下去,也是一種重要的歷史檔案。
而歷史,對於我們這個民族太重要了。
還原歷史真相,從過往歷史中汲取養料,這也是構成我們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重要部分。
不過與之前不同的是,這些謄抄過的奏疏只是進行留檔,並不是全部公開。
朱厚照會依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需要進行公開的當然是明發邸報。
不合適的,則以密摺形式再發給上奏的臣子即可,除了當事人和侍從室以外,其他人都不許看,封存在檔案館之中留待後世解密則可。
在運用密摺制的時候,他已經告誡過臣子不得將與皇帝之間的秘密來往之事隨意告知他人,這叫臣不密則失身。不過他還在挑一個合適的時機,找個人殺雞儆猴,要他們知道自己這個皇帝在意這一點的。
這樣整體看下來,其實是侍從室的地位會再次提高。
因為只有他們能夠接觸到每一份皇帝硃批過的奏本。
他們雖沒有實際操作的經驗,但是大量謄抄這些政務之後,對於他們個人有著極大的好處,這就相當於每天泡在‘武功秘籍’之中,
相比於接觸不到這些內容的官員,侍從室自然優勢明顯。
這其實也是古代朝堂政治的演變邏輯,也是君權、相權在相互鬥爭中演化出來的。
其中一個根本邏輯是——天子總是想要收宰相之權,但國事繁重,他總要依賴於一部分文人,經年累月之後,這些人就會變成宰相。
以‘尚書’這一官職為例,這個官職始於秦,沿用於漢,本來就是個少府屬官,掌文書及群臣奏章,說白了就是送檔案的。
漢武帝還用太監做過這種官。
但到了魏晉時,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為什麼?
因為他們更接近皇帝,又能直接接觸各種文書奏本,一點點的就掌握權力了。
又如明朝的內閣,這其實也是一樣的,朱元璋廢宰相,收宰相之權,後不得已又設內閣學士,協助其處理政務,到了後來這其實就是宰相。
到了清朝,內閣雖然沒廢,但是又有軍機處,軍機處的前身是南書房,入值者說是主要陪伴皇帝賦詩撰文,寫字作畫,但逐漸的也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詔令,撰述諭旨。
所以其實在康熙朝,內閣就已經差不多是個擺設了。
現在朱厚照這麼做,某種程度上也是收內閣之權,許多事他們開始接觸不到,真正協助天子處理政務的是這些侍從室的官。
雖說這樣會異化出另外一個內閣。
不過還是有其好處的。
比如內閣自朱元璋時設定,到現在一百多年了,形成了許多長期以來不可打破的規矩。比如票擬,如果現在全部取消內閣票擬,想必滿朝上下都會很疑惑。
而另起爐灶則完全就是一張白紙。
朱厚照可以隨意發揮。
最早他設立侍從室,是幫助他整理各地官員入京稟報的各種內容,對於一個生活在電腦時代、習慣了資料庫的人來說,面對海量的資訊處理,他能怎麼辦?
只能找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