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3章 來路不正,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晨光中的縣城古樸安靜,田長衙門院落裡種著的三五桃樹並不高大,但春日漸暖,桃花盛開。
桃樹中間有條小道,走過去再穿過一個圓形洞門,便入了書齋。
書齋之中是郎朗的讀書之聲,夏九哥正式在此朗誦《詩經》。
“采采芣苢,薄言採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這是國風當中的一首,其實是一種歌謠,婦女們採摘時唱得歌謠,有人說這是謳歌勞動,但實際上這反應的時社會清明、安居樂業,否則採摘時哪裡有心情唱這樣的歌謠?
夏言在仕途無望之後,開始變得飄然逍遙起來,正好朝廷給的俸祿也夠,而他的兒子則是受他影響。
等到晨讀結束,夏九哥又就著鹹菜喝了一碗米粥,頓時肚子裡變得暖洋洋的。
他身邊還有一婦人,又掀開一個黑色的像瓦罐一樣的容器蓋子,說:“昨日你買的雞蛋,為你煮了兩個。”
夏九哥搖頭,“是給爹買的,我昨日已吃過了。”
“不必推辭了,正是老爺吩咐的。”
這份父子情不濃,卻正合適。
“今日你不是要赴那人的約?時辰差不多了,快去吧。不過要記得不要太晚回來。”
“好!”
正德十四時,四川曾鬧過一些匪亂,實際上是剛移民的百姓生活不夠富足,同時中央朝廷加強了對附近一些土司家族的管理,種種矛盾結合之下最終爆發了出來。
也正是那一年,侍從室謝丕離開京師,開始巡撫四川。
他是皇帝身旁親信,前任閣老謝遷的兒子,在官場資源上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而歷經這麼多年的鍛鍊,絕不至於做不到掌控一省。
而後便是歷經一年半的剿匪運動。
等到正德二十年的現在,四川完全可以說是四方安定了。
尋常高門日子過的更為豪奢,夏家因為夏言為官清廉,所以夏九哥連匹馬都沒有,畢竟那得小二十兩的銀子,實在是買不起。
大約也只能借用他那徐好友的馬車了。
馬車行過街道,來往行人不絕,約莫一炷香的時間才到拜帖的主人家中,也就是韓府。
夏九哥原以為這外來戶要辦什麼詩會之類的活動,沒曾想入了府後才知這是次‘賞錢’活動,只待他們二位衙內到來。
原來,這韓春薄將雙流縣中入得京師高院人的家屬都請了來,並在縣裡士子的見證之下,捐助了這些人家每戶二十兩銀子。
如此善舉,自是贏得一片喝彩。
徐知縣的兒子徐敏見韓春薄善良的過分,便是對待普通農戶也很是客氣,這絕不是尋常舉動,於是低聲附耳說:“此人來歷不明,出手闊綽,說不定是別有用心。”
夏九哥本有悲憫之心,而且不願意想那麼許多,便講:“就算是別有用心,這些人家也得了銀子,今後便不必受盡貧困之苦了。”
朝廷一直在四川竭力開墾荒田,但那是為了吃飽肚子,而要想過得輕輕鬆鬆,那……得是地主才行。尋常百姓家還是很難的。畢竟種田種不出生活優渥來。
這其中便有一家人很是典型,其人姓胡,苦寒出身。
正德十五年,朝廷在貴州用兵,於是僱傭民夫運送糧草,胡務本在其鄉間有些類似於孩子王,所以手下二十多人統一聽令,個個奮勇爭先,立下大功。
而後被多賞了幾兩銀子。
之後更加神奇,他雖對聖學方面才能不顯,連個秀才也考不中,但卻通於治河,而且四川墾荒,本就需要興修水利,他於尋常勞作之間又有感悟,最後在正德十八年考入京師水利學院。
想來後面是可以做個事務官的。
但在他命運沒有完全改變之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