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6章 京城規劃司,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微臣,並無其他事情稟告。”

朱厚照略作停頓,但還是沒講太多,“那便退下吧。”

其實就先前關於鹽法的話來說,顧左已經成功引起了他的沉思。

所謂的改革,如果不得罪既得利益者、不把他們的利益敲一點出來,又怎麼會產生新的利益?

軟弱的鬥爭,就會帶來鬥爭的軟弱。

這看起來像是一句廢話,其實不然。

選擇一個求和式的鹽法改革,不殺人、不流血……那麼再多的政策,下面也會有對策,然後換個模樣繼續吸食。

因為說到底,人只有在放棄生命和放棄利益之間才會選擇後者,否則是不會有用的。

朱厚照揉了揉額頭,這次是他鬆懈了。

正德元年三月十八日,皇帝拒絕了岐王乞鹽一萬五千引的請求,並且以此為契機,派戶部侍郎顧左南下兩淮地區巡鹽。

天下鹽業兩淮佔據四分之一,不僅是質量還是產量都首屈一指。萬曆時戶部尚書李汝華給後人留下了準確的數字,他記載:兩淮歲解鹽課六十八萬兩有奇,長蘆十八萬,山東八萬,兩浙十五萬,福建二萬,廣東二萬,雲南三萬八千有奇。

雖然在時間上,與朱厚照所處的當下差了很久,但是兩淮一直執鹽業牛耳這個大的格局應當是沒有變化的。

因為官鹽實際上還有‘行鹽區’這個概念,就是一個地方的鹽只能在規定的區域內售賣,兩淮鹽的行鹽區是最大的,有33府5州。

兩浙鹽其次,有17府1州。

剩餘山東、四川、長蘆鹽行鹽區往往只有幾府幾州。

不僅如此,兩淮地區地處平原、水網密佈,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有做生意的常識都知道,在這裡行鹽肯定是最好的。

也因為兩淮鹽業的重要,朝廷專門設立了兩淮都轉運鹽使司,衙門就設在揚州,此外還在泰州、通州、淮安設立分司,負責管理鹽引、鹽場、灶丁。

揚州又靠著京杭運河,也是漕糧北運的關鍵節點城市,所以明清兩代,揚州的繁華就一直屢見史書。

其實都轉運鹽使司和巡鹽御史的演化過程,就有點像是省級的布政使、按察使與後來日漸穩定的巡撫、總督。

原本都轉運鹽使司負責管理鹽業的產、銷,是官方機構,但實際上在正統、成化年間,朝廷就開始發現,運鹽使司自己允許灶戶煎煮私鹽,甚至他們自己還會去賣私鹽。

也是因為運司在逐漸腐敗,皇帝變得不再相信這些地方的官員,所以不停的派遣身邊近臣出京巡鹽。

在此過程中運司的行政權力不斷的被巡鹽御史所侵奪,至後期,巡鹽御史兩年一任,也逐漸穩定下來。其命運也和運司一樣

——腐化。

但在眼下這個關節,巡鹽御史還是可以發揮其作用的,

所以正德元年的這次派遣,讓現在的都轉運鹽使鄒澄非常緊張。

其實都轉運鹽使也是從三品的大員,就比正三品的戶部侍郎低一級,而且都轉運鹽使有專門為他建造的官衙和龐大的僚屬,規模能有幾十人,可以說位高權重。

這個官在揚州也是無數鹽商實打實的‘親爺爺’!

但是正德皇帝個人的理政風格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現在的政治形態。即朝廷中最為重要的官員已經不是所謂的閣老,而是皇帝經常召至身前的那些人。

顧左就是其中之一。

鄒澄也因此萬分緊張,因為浙江、江西等前例在前,他擔心皇帝是不是這是把目光又放到鹽業身上了?

作為大員、要員,大朝會之前,皇帝也曾召見過他,當時卻沒感覺到皇帝對鹽政有特別的關照。

不過巡鹽御史在弘治正德年間還沒有執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