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9章 剿套、封鎖,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苦百姓兩年,想必百姓也能夠理解朝廷。

戶部尚書韓文建議:先前說過,開海是為復套。現在開海已成,三地市舶司施行准入制,所得准入銀有近兩百萬之巨,可分別撥付馬政和復套國策。

……

總而言之,奉天殿之上,諸多臣子圍繞著如何復套是開始了各種討論。這其中有些好辦法,有些就是聽了就扔。

而朱厚照聽來聽去覺得有幾點,確實是他以往也沒有想到的,算是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其中軍事方略是王守仁所提,他建議以精銳之兵,來去如風,先進行剿套。這件事不是他首創,成化年間,甚至是弘治十一年王越出擊,都算是成功的剿套。而剿套之所以比較容易成功,就是遊牧民族也有其‘作息’。

這是一種軍事常識,王守仁與韃靼人打過仗,肯定是知道的。

這個常識就是遊牧民族南下中原,通常是在秋季,而中原王朝北伐,則通常是在春季,正好相反。其背後都是生產方式決定的。

首先看遊牧民族,他們之所以經常選擇秋季,是因為遊牧民族耐寒不耐熱,關內氣候較為溫暖,遊牧民族不適應。到了秋季則秋高氣爽,氣候轉涼,即便戰事久拖,天氣越來越冷,遊牧民族騎兵也會越打越有勁,與此同時漢人軍隊不耐寒,越打越吃虧。

再有天冷了之後,北方的大河結冰,騎兵長驅直入,絲毫無阻。

而且秋天正是種田農民收穫的時候,中原軍隊不太好聚集,也有利於他們作戰。

最關鍵的因素,冬天他們物資貴乏,如果秋天不趕緊搶一波,那女人、小孩、牲畜都很難熬過冬天。

而對於中原的農耕民族來說,春天出擊最好,一來天氣逐漸轉熱,越打下去天越熱,咱不怕。二來春天是牲畜繁殖的季節,為了多養牛羊,遊牧民族就會盡量分散在遼闊的大草原上放牧育雛。這個時候就是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集結軍隊,且戰爭還會影響牲畜繁殖。

【穩定執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另外,大師遠征,需要耗費很多糧草,糧草的籌集也需要時間,而冬天是農閒,正好有時間組織民夫運送糧草。

所謂剿套,就是要在這個時候深入大漠,碰上人就殺、碰上牛羊就搶,

遊牧民族搶一回關內的百姓,造成民不聊生,中原王朝搶一次他們,那也是沉重的打擊。反正就是七傷拳,看誰先耗死誰。

王守仁最後的結語頗有道理,“大明既已耗費國力備兵,豈可作視韃靼積蓄軍馬?若不剿套,天必究之。”

就是你有這個力量,你為什麼不去削弱他們一下?

這個建議楊尚義、周尚文都是同意的,只不過他們沒想到是一個文臣提出這樣的觀點,因為文臣總是傾向於阻止軍隊出擊。

剿套,也是要糧草的。

另外一個建議是少府的一名郎中宋衡所提,他是從經濟角度來看待戰爭。

宋衡不過四品官,在這個場合那是算不得什麼,但大朝會允許大小官員說話,所以他也就講了,他認為朝廷要逐步收緊和韃靼的貿易,在大同鎮的基礎上進一步嚴控向韃靼人出售鹽、鐵、布帛等物資。他認為以往軍力不強,如此做法,只會讓急躁的韃靼人寇邊劫掠。

但是隨著朝廷各路軍馬不斷北出大漠,實際上已經具備了抵禦韃靼的實力。而且不論他們從哪裡入關,官軍都可作出反應。

在此基礎上,應該為了復套的國策專門勘定邊境貿易的法度,並且對仍然和韃靼保持貿易往來的商人嚴加打擊。

這其實就是一種封鎖。先前在大同也一定程度做過,而且本身明朝就是禁止與韃靼互市的,只不過私下裡走私很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