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3章 揚州要出大名,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個角度看,緝私反而是百姓反對的。
這是其一。
其二,灶戶生活本就困苦不堪,朝廷又如此打擊私鹽商人,導致他們手中的餘鹽更加無人敢買,餘鹽的價格也會急速下跌。
這樣弄下去,拖上一段時間就會餓死人!
商人的確鬧不出大事,可灶戶能!
所以他的奏疏走的也是八百里加急。這些事情作為巡鹽御史,他是一定要和天子稟報的。
其實朱厚照又何嘗不知道這一點?
緝私,要有兩招,其一便是打擊,其二就是要給灶戶活路。
否則千千萬萬的灶戶自己就開始銷售私鹽了。
此外,他先前計劃施行鹽場拍賣,這個思路他還是覺得不錯。
因為讓少府去成立一個鹽商,再去統一收購、售賣食鹽,時間久了,還是一樣的問題——即因為吏治腐敗導致官鹽有行政成本,官鹽價格就是會高。價格差一產生,私鹽氾濫就是時間問題。
而這些行政成本,都是由官府承擔的。
還不如進行市場化運營。生產、銷售都交由商人,只將鹽場的所有權拿在手中。
雖然他不是迷信自由市場的人,但是市場化確實可以帶來效率的提高,這還是沒有疑慮的。
可這種變革需要一個契機,
這個契機就在兩淮都轉運鹽使司衙門。
這個衙門可不是個小衙門,除了鄒澄這個轉運使,下面還有同知、副使各一人,以及數量不等的判官。
此外還有專門執掌文書往來的經歷司,類似於秘書室,內設經歷、知事等官職,林林總總加起來要有五十多人。
他們的品級皆不高,轉運使也就是從三品,其餘的也是五品、六品的多。
現在鄒澄在京師瘋了,
揚州城又抓起來幾個鹽商,仔細一審問,
整個轉運使衙門和倒賣私鹽的鹽商沒有一點關聯的寥寥無幾。
衙門裡基本上被一掃而空,趙慎要做事的時候,只有一個年紀很大的經歷替他抄錄、整理些文書之類的,
年輕人中,倒是還留有六個,但都是微末小官,而且性格很怪癖,這些人似乎連巡鹽御史這種大官都不知道要怎麼巴結,自然是混不進那個‘圈子’。
趙慎在堂上感嘆,“運司衙門自轉運使而下共五十三人,最後與私鹽商沒有關聯的竟只有七人,真是荒唐之至。這種事情報到朝廷上,朝廷臉面何在?”
毛語文這個不擔心,他擔心捂著什麼事情叫皇帝給發現,那才是問題。
“趙鹽司,刑事所可沒有屈打成招,這四十六人,家家富裕,他們的桉卷自己也都畫押認了。”
“副使誤會了,趙某不是那個意思。趙某是感嘆,國事維艱,治國不易。”
屋子外傳來韓子仁的聲音,
“能有多不易?原先韓某任知縣的時候就說過,百姓,無非是給其一條活路。現在一邊是鹽商家資累萬,生活驕奢,一邊卻是灶戶艱難度日,難求一次飽腹。要說治國有效,便是這些巖上的銀子都給灶戶分一些,如此,四方安定。”
毛語文問道:“抄沒鹽商的銀子需要解運京師,韓副使敢用?”
“若是支援灶戶每日生活所需,這銀子便用得。”
韓子仁認識皇帝許多年了,對於這一點,他有自信。
“兩位不必急,奏疏趙某已經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師了。相信陛下會有決斷。所查獲的鹽商逐人逐日審理也可完成,無非就是時間長短。現在的問題是這運司衙門,這般報上去,怕是朝堂震動、陛下震怒。”
毛、韓二人對此都無所謂。
他們是錦衣衛,又不是文官集團。
貪腐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