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6章 初議馬政(二),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專門去讀中國馬政的歷史,會遇到一句話,叫“馬政莫詳於明,亦莫弊於明”。

就是因為朱元章吸取了歷朝歷代馬政的教訓,制定了較為完備的馬政,但吏治敗壞之後,異常完備的馬政又釀成了太多災難。

總得來說,明朝獲取戰馬有三個方式。

一個就是官牧,這個很好理解,由朝廷劃定草場,專門養馬。朱元章為此設立了一個機構叫太僕寺來管理,就掛在兵部的下面(後期又增設苑馬寺)。

不管叫什麼名字,反正就是皇帝專門派了一幫人、管理一塊草地,負責養馬。

後面敗壞的緣由也很明顯,就是草場被宗藩、地主豪強佔了,當然其中的原因又很複雜,便是開國的時候人少、有地方養。隨著人丁滋生,有些地不得已要開墾出來種糧食,所以有的也是被軍、民給佔了。

第二就是茶馬貿易。它主要是在邊關地區,用茶葉和西藏、西域以及北方遊牧民族換馬。直到現在,有些地方仍然會有一個景點叫:茶馬古道。

但這個渠道,被茶葉走私給搞壞了。

第三個方式,就是造成巨大災難的源頭,甚至創造了一個詞叫‘響馬’。

這個方式叫民牧。

民牧這個政策是借鑑於北魏和宋朝,就是讓百姓幫助朝廷養馬。

總的原則就是幫我養馬,養好了我免你的稅,養壞了,你賠我。一般會有‘計戶養馬’和‘計畝養馬’這兩種方式,就是這五十畝地養一匹馬,或者你們十五戶人家一起養一匹馬。

但時間一久問題就來了,

首先,我作為百姓,朝廷今天給我一匹健康的馬,但是他孃的我就是運氣不好,那匹馬明天就是一下子病死了我咋辦?

那就得賠,一匹馬可貴了,少說要二十幾兩銀子,所以不斷有家庭因為養馬而破產。

其次,一起養馬,就存在豪強欺壓百姓的情況,比如我們二十戶共同養一匹馬,大家各養三十天。那麼有勢力的人,就會選擇草木茂盛、人不忙的季節去放馬。

像是沒什麼草、又忙得要死的季節,就讓窮苦百姓去放,耽誤了農時不說,放馬還得跑更遠、更多的地方,所以百姓苦不堪言。

本來一年到頭撲在土地上能吃飽已不容易,這一耽誤基本就面臨餓肚子。

這個問題是無解的,只要是各家一起養馬就肯定會出現,洪武年間就有這樣的現象。

再有,朝廷把一匹馬交給百姓去養,會要求一年你給我產一匹小馬駒,但這個小馬駒合不合格要送去驗,這個驗,就有學問了,因為驗就得有官吏負責。

這可是執法崗。

平頭百姓抱著馬去驗了,合不合格就只看小馬駒是不是活蹦亂跳?

所以自弘治開始、到嘉靖隆慶年間,老百姓就不養馬了。

不就是賠麼,我寧願賠也不養。養個馬費人、費時、費銀子。我不如湊筆銀子直接賠了拉倒。

因而當時還記載有很多‘虐小馬’的情況。就是好好的小馬駒,也要給它弄死,反正就是不養。

但‘我賠你’這話講得容易,擱許多平常百姓基本就得賣兒鬻女。如此沉重的負擔,導致此時的養馬之地——河北百姓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正德年間,直隸霸州文安縣爆發了劉六劉七起義,被稱為“響馬盜”,這次起義規模頗大,起義軍從北直隸開始打、打到山東,竟然還回攻京畿,當然是沒成功了,但後來又轉戰河南、湖廣、南直隸等廣大地區。

前後打了三年才平定。

這可是中原腹地,農業國家打三年仗,這損失什麼概念?

所以仔細去梳理上述獲得戰馬的三個方式,不要說朱厚照了,就是內閣這幫國家頂級人才也開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