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6章 父愛的演繹,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主、儘量避戰的態度。
這也算是在複雜的政治局勢中抓住主要,忽略次要。只要這一點可以,其他的日後再說。
所以這封信朱厚照就準備這麼寫,臨了還囑咐劉瑾,“這封信宮裡送,你去派人。見到楊一清的時候告訴他,明白回奏,不得拖延!”
“是!”
此事後,朱厚照伸了伸懶腰,“豐熙,後面還有什麼要事麼?”
“殿下宣了《明報》的張成田進宮的。”
朱厚照想起來了。
“喔,對的。把之前準備好的那些奏疏都拿出來吧,一會兒叫他給帶回去。”
這些奏疏是豐熙、靳貴等人從軍報上摘錄的,有些敏感資訊不能讓張成田帶到《明報》上去。剩下的,大致就是這幾年的邊患情況:
弘治十三年四月,賊入寇大同,京師戒嚴,人心訩戄。十七日至二十三日在大同左衛大肆殺掠;五月中旬,西自威遠、平虜、井坪等衛所,東自陽和、天城、順聖川,南至應、朔、山陰、馬邑、渾源、蔚州、廣昌等州縣中間環屯列寨,綿亙千里,煙火聚落百萬餘家,旬日之間生產蕩然,人畜殆盡。
弘治十四年八月,虜酋小王子聯合火篩等蒙古諸部約七八萬騎從寧夏花馬池深入固原迄南,分路搶掠,火光營盤數十餘里,勢甚猖獗。
弘治十七年,蒙古右翼火篩部率數百人攻至焦山……
每一次這些軍報來的時候,朝中的反應都是康慨激昂,等到弘治皇帝真說要開幹,又是謹慎為要。次數多了,搞得大家都慢慢習慣了,反正他們也就是在邊境擄掠一番,過後就回去了。一日一日晃下去,邊關的局勢真叫一個糜爛。
張成田手裡捧著的這些奏疏也是沉甸甸,
朱厚照交代他說:“這些奏疏中詳細記錄了這幾年蒙古諸部對我大明的進犯,幾乎是年年都有,裡頭也記錄了不少細節,你回去不忙立馬報道,先整理出來排個計劃,過段時間報上一個。不要每日不停,否則會給人一種疲憊之感。”
張成田奇怪,但是他不敢問。
結果朱厚照也看出他的疑惑,解釋說:“先前給那108將排名,目的是讓他們的臉紅一紅,不是真的叫百姓看朝廷的笑話。這次的這些事,則是要入心入腦。你手底下可有文筆絕妙的人?最好是寫過故事的。”
張成田眼珠子一轉,“倒有一人。”
“那你就看著安排,總之一個效果,要體現敵人的兇惡,我方的忍耐,另外,不可描述朝廷一味避戰,我們是要引導民意對韃靼人不滿,不是對朝廷不滿。況且,弘治十四年都指揮使王泰師戰死,弘治十七年,都指揮使鄭禹戰死,這些都說明大明的軍人是與敵人在殊死搏戰。”
這話倒是容易理解。
說實話,張成田手中掌控著《明報》,這些年來類似為了特別的目的而有意安排一些文章造勢也不是頭一回了。
就是這些戰役……大明大多打得並不漂亮。殿下,這是要興兵啊……
“有問題麼?”
張成田搖了搖頭,興不興兵是朝廷的決策,和他是沒關係的,“回殿下的話,沒有。只不過有件事……小人想稟報。”
“說。”
張成田從懷中拿出一樣東西,像是《明報》報紙的排版,“近來民間也有模彷《明報》的《志報》、《閒書》在流傳,所報內容,一開始還是些文學文章,但逐漸的也會涉及些民生、斷桉和政論這類事情。小人記得殿下說過,輿論戰是不見血的戰爭,似這類報紙,可以流傳的嗎?”
朱厚照眉目一閃,從張成田的手中接過來這份報紙。上面的確是《志報》二字,這份所記錄的是一個逃荒到京師的三口之家的生活場景,以及馬上要過年了、王府之家的一些過年習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