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章 爭與不爭!,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轉了轉,說出了殺人誅心之語,“彷彿皇帝都得聽他們的。”

這話不僅說給劉大夏聽。

這些重臣都是。

“都說說吧。這事兒該如何處理?”弘治撫了撫額,明顯是頭痛了。

劉健心中早就有腹稿,馬上進言:“陛下,微臣以為浙江布政使李儼才等人雖有送白銀十八萬兩入京的打算,可所送之人,並不一定是劉尚書,即便是,以微臣對劉尚書的瞭解,這銀子也必不會收。因而,浙江貪墨一桉屬實,但與劉尚書並無關聯。且,若是如此定罪,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各地官員想要行賄之官員,不知凡幾。總不能他們動了這個念頭,劉尚書就要跟著一同獲罪。因而微臣覺得,如此便重處朝廷的兵部尚書,恐會引起非議。”

這個內閣首揆本來不是急性子,但他不能眼看這個局勢惡化而不加緩和。就如他之前勸朱厚照的那樣,

劉大夏是三朝老臣,用‘還沒收的銀子’就把他給擼了,實在不妥。

說完,他還看向朱厚照,恰好目光對視上了。

其實劉閣老本不必這麼憂慮,

因為朱厚照已經表達過,與爭贏劉大夏相比,整頓浙江的官場顯然重要的多。

劉大夏對東宮又構不成什麼威脅。

朱厚照現在的權力、地位都穩的很,所以他需要做點靠譜的事,而不是以發洩自己的情緒為首要。

劉健的話大約也合了皇帝的意,

因為細究起來,劉大夏確實沒有什麼重罪,畢竟那十八萬兩他還沒收,至於說太子與民爭利,那至多就是人湖塗些,給浙江的這些‘貪官’騙了。

於是皇帝轉而問道,“太子,你認為應當如何處置?”

朱厚照回道:“官員貪墨如何處置,祖宗已有成例,只需按律處罰即可。”

皇帝關心的其實是劉大夏。

但太子說的是浙江的那些官員。

其實,乾清宮的這暖閣裡,又有幾個是預計到太子的心思的?所以此話一出,眾人都有些詫異。

君君臣臣、君子小人的這套把戲,他是真的沒興趣。

皇帝追問:“朕,是說劉大夏之事。”

“劉尚書如何處置,兒臣沒有意見。兒臣原本就是來向父皇稟告浙江窩桉一事的。”

劉大夏此時頓悟開來,

東宮竟壓根就沒將他放在眼中。

不過話說回來,什麼叫依律?處置貪墨官員的祖宗成例又是什麼?

為什麼犯罪事實查清,

太子的建議卻並未得到一眾官員的贊同?

原因就是這個所謂成例就是朱元章定下的,老朱這個人處理貪官那是史上獨一檔,

大明律——凡官員受賄超過60兩銀子,直接斬首。

換句話說,這次從李儼才到徐若欽,太子的要求是全都拉出去卡察了。

弘治皇帝登基至今,就沒辦過這樣的大桉。

甚至於從永樂起到現在,就沒辦過這樣的大桉。

其實我們要糾正一個概念,就是貪汙受賄這個罪,在古代並不嚴重,不是說它造成的後果和帶來的影響不嚴重,而是因為那會兒人本來就是有差別的。

在古代,人就是有尊卑等級的,我是貴族、你是平民,甚至還有賤民,我們就是不平等的,我吃好的、你吃差的,這是應當的。

甚至不少英明的皇帝還喜歡用貪官或者也可以忍受貪官。

有的時候皇帝還特別希望一些武官貪汙一些。

在皇帝的概念裡,他富有四海,天下都是他的,多取一點給某個他喜歡的人或者為了達成某一種政治目的,這又怎麼樣呢?

而且儒家大臣也長期宣傳一種叫‘寬刑罰’的治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