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輕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4節,意千寵,九月輕歌,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是對西夏用兵,都是獨斷專行不容人置喙的態度。

是我的領土,你不能侵佔;是百姓的銀子,你不能貪汙。

這就是這一代帝王的心跡。

自然是阻力重重。

再彪悍的帝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官員、制度挾制。

用兵的事倒是沒人敢往死裡反對,皇上在登基之前,是一代權臣,在成為權臣之前,是立下了不世之功的悍將——在有銀子打仗的情況下跟他談軍事,是自取其辱。

讓皇上頭疼的反而是江南貪汙案。

皇上回京之前,楊閣老的黨羽隱忍不發,也是知道做什麼都沒用,幾位權臣根本就是鐵了心要收拾楊閣老,你在他們面前上吊他們都無動於衷。只有等皇上回京之後群起上奏,才會有效果。

而他們齊心上奏保楊閣老的同時,楊閣老包括陸先生這些年培養起來的分散在各地的人脈也開始發揮作用:官員不論等級大小,每人每天一道摺子;名士不能上摺子,便頻頻發表為楊閣老辯駁甚至是歌功頌德的文章詩詞。

江南貪汙案,成了全國皆知的大案。楊閣老的名聲響亮,成了無人不知的名人。

楊閣老不但沒因此被人唾棄,反倒成了亦正亦邪之人,怎麼看待他的都有。

這種情形令人憤怒,卻無法阻止。

之所以有這麼多人為楊閣老站出來說話是為何?有人是因與他同流合汙,怕他倒臺之後自己也會沒命,有人是因仰慕他一生從不失信於人的品行、敬重他是為皇上登基立過功勞的人,而最重要的,則是因為楊閣老是傳承陸先生才學、修為的第一人——可以說,真正的幕後推手是被囚禁的陸先生。

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說到明面上罷了。

陸先生固然是皇上的授業恩師,卻也是曾意圖謀害帝后的人。朝廷第一大罪人,誰敢當眾為陸先生鳴不平,便是公然挑釁帝王權威,那是要滅九族的。

只能用楊閣老借題發揮噁心皇上。

這些人的力量之中,包括諸多名士、學子,而他們形成的那股力量,影響深遠。

楊閣老是必須要除掉的,但是,絕對不能以江南貪汙案、刺殺柳閣老、陷害徐閣老這樣的罪行處置他——這些罪行都是為很多人質疑甚至絕不肯相信的。比之相信這些,他們更願意相信徐寄思是屈打成招——錦衣衛是什麼人?屈打成招幾乎是很正常的事,大多數人都對此堅信不疑,由此深信楊閣老是被汙衊的。

皇上面對這些的局面不動聲色。自然,皇上自來是喜怒不形於色,誰想從他臉上看出什麼情緒,這輩子都難。他任由人們彈劾的彈劾、保人的保人這般不斷迴圈地鬧騰,自己著手別的事。

先是為已休妻的聶宇賜婚,將邢顏許配給他。

聶宇接旨後,過十日成婚。

聶宇再娶一個月後,南疆一向神出鬼沒的一夥反賊行事猖狂起來,集結了幾萬人四處橫行,皇上委任其為平南大將軍前去平亂。

南疆之事,是在皇上意料之中,卻在別人意料之外。

與此同時進行的,是在祁先生的錦溪書院開設恩科,選拔人才。

南疆開戰之際,皇上命戶部兵部籌備糧餉及押送糧餉的人員,傳旨濟寧侯對西夏下通牒:不服不順則戰。

隨即,皇上開始逐一處置江南江南一帶地方貪汙首腦,再順延到各個品級的官員,一概按律例嚴懲,又委任賢能有才之輩補缺。只是將楊閣老丟在天牢不聞不問,不給任何人一個說法。

換一個帝王,敢這般並行處理三樁事,怕是早已引起譁變天下大亂。他卻始終穩如泰山,也真沒人敢極端行事大肆煽動人心籌謀造反。

第一,極端行事的第一人是皇上,他六親不認的種種行徑,再過百年,怕是依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總裁文裡當秘書[穿書]

賣花兒姑娘

總裁在真香的路上趕來

一年春天

穿越六零當知青,我家小院通香江

冒水指尖

返回1998

木子心

大明,長生以後

江天寥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