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瞻墡的處世之道,朱棣重生土木堡,崛起的石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以說,朱瞻墡是在此之前大明所有皇子中,腦子從頭到尾都保持清醒的一個。
朱瞻墡有過四次登上皇位的機會,雖然不能說是百分之百成功,但根據當時的呼聲來看,只要他站出來,風頭就會瞬間逆轉。
一次,是明仁宗朱高熾駕崩以後。
朱高熾即位以後,即令朱瞻基以皇太子身份往守南京,可稱監國或稱居守。
大臣們向來都是不會讓皇帝獨斷專行的,所以依先例請命親王及重臣往守,但以往慈和的朱高熾那次卻堅持讓皇太子去南京。
言是朱瞻基此去南京也是彷舊例,而這個舊例,自然是朱棣屢次北伐以朱高熾監國南京的舊例。
大臣們沒了話說,朱瞻基也因此得以順利前往南京開始與江南的宗室藩王們打交道,建立他自己的根基。
不過,朱高熾只當了十個月的皇帝就駕崩了。
朱瞻基身為皇太子,本該北返回京繼位,但時值仁宣更替之際,政局動盪的因素一觸即發。
時漢、趙二王,朱高煦和朱高燧蠢蠢欲動,多方聯絡,密謀造反奪位。
為防意外,張太皇太后下令封鎖朱高熾之死訊,一面秘密迎接朱瞻基北上即位,一面密令襄王朱瞻墡監國,由時任戶部尚書夏原吉輔左。
於是,當時南北兩京有兩位監國。
這是朱瞻墡的第一次機會。
要知道,北京在朱棣和朱高熾兩代人的經營下,已經是全國的政治、軍事中心,加上朱瞻墡也是張氏的嫡子,本來她就非常喜愛這個五兒子。
在北京擔任監國的朱瞻墡可以說是佔據天時地利,奪取皇位的機會甚至比朱高煦和朱高燧兩個叔叔更大。
但朱瞻墡卻毫無爭當皇帝的野心,或者說,他從一開始就根本沒想過要當皇帝。
他的做法是盡力穩定局勢,等待大哥朱瞻基返回北京登基繼位。
後來朱瞻基成功返京即位,年號宣德,是為明宣宗,局勢因此漸漸穩定,但是野心難平的漢王朱高煦卻選擇起兵造反。
當時朱瞻基剛剛繼位,人心不穩,為振奮軍心,選擇親自帶兵去平定叛亂。
皇帝親征,必須要在京師留下一個監國,毫無疑問,這個監國還是朱瞻墡,這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因為當時在朝中,監國一次的朱瞻墡能力大臣們有目共睹,在宗室中人品也不錯,呼聲相當高。
這是朱瞻墡的第二次機會。
如果換成別人,或許會鋌而走險一試,但是朱瞻墡的選擇和第一次一樣,沒有絲毫的改變。
他還是兢兢業業的當好一個監國,只是一個監國而已。
朱瞻墡沒有在北京培植任何自己的勢力,甚至沒有拉攏一個黨羽,他就是要讓大哥知道,自己無意與他爭奪皇位。
結果證明朱瞻墡的選擇沒錯,漢王的造反只是一場鬧劇,朱瞻基順利平定叛亂,穩定了人心和軍心。
然後,朱瞻墡也沒被秋後算賬,到長沙做了一個藩王。
那時的朱瞻墡本以為自己能就此做一個逍遙王爺,整日只管吃喝玩樂就行,但誰成想,朱瞻基也沒多活幾年。
朱瞻基繼位十年後英年早逝,下一任皇帝人選又成了難題。
當時朝中很多重臣都覺得皇太子朱祁鎮年紀太小,不適合繼位,所以擁護德高望重且兩度監國,政績有目共睹的襄王朱瞻墡登基為帝。
這時候朱瞻墡不僅在地位上貴為皇叔,得到了不少人的擁戴,皇太子朱祁鎮也十分年幼,就連太皇太后張氏也默許了朝臣的這一決定。
這樣的機會,可以說是千載難逢,幾乎只要他點頭,皇位他就能坐上去。
但是,朱瞻墡第三次放棄了這樣的機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