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四章 查辦國子監,朱棣重生土木堡,崛起的石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依正統十四年例,例監最高的需要八百石米,最低的也有三百石米。”王文說完,就連於謙都吃了一驚。

這種數目的概念,也就只有他這種兢兢業業吃俸祿的官員能懂。

依洪武二十九年九月定的官員俸祿標準來說,現在二品大員一年的俸祿是七百石米,石亨是去找過於謙的,這還不夠他吃飯的。

就算于謙不用吃飯不用花銷,發多少俸祿存下來多少俸祿,那他一年的工資也還是不夠。

即便是一百石,也要用掉普通官員近一年的工資收入。

于謙只是一聽,馬上就明白了,這種不成文的規矩,壓根就不是給他們這些朝廷官員定的。

因為以于謙目前六部尚書的身份地位來說,如果他兒子真想進國子監,甚至都不用於謙開口,底下人就給辦的明明白白的。

當然,也不是給那些普通人家子女定的。

對普通人家子女來說,一百石米就已經是個不小的數目,最高的八百石米那更是想都別想,存一年也存不上。

能念個私塾認幾個人字,對普通百姓而言,這已是燒高香了。

所以最後就只能是從一個地方出,就是那些有錢沒處使的各地豪強和財閥們,他們的子弟往往不學無術,也無心考學。

如果能到國子監鍍層金,混個天子門生的名頭出來,這點錢簡直是九牛一毛灑灑水,但是官員們卻能因此吃飽喝足,賺的盆滿缽滿。

朱棣以為這就已經夠離譜的了,卻沒想到這還只是開始。

上面這種例監,是有“學籍”的正式監生,畢業之後有朝廷福利,有社會地位,甚至能免除州府縣試,畢業後直接去考科舉。

如果不在乎學籍,只當旁聽生鍍鍍金,或是插班生、算業生什麼的,可以享受內部“優惠價”。

這種價格就沒有規定了,一般都是官員看著要,對方看著給。

畢竟不記錄在冊的監生名額,就和後世的函授沒什麼區別,也就是一句話的事兒,而且根本不用上課,也沒有正式監生的職稱。

就算畢業了,也不會有正式監生的福利,更不能直接和其他秀才一樣去考科舉。

朱棣聽到這的時候就很搞起,這種假監生屁用沒有,為什麼還有人去花錢弄這個,是不是腦子進水了。

這群人到底出於什麼目的,這個就連王文也不甚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即便是這種假的監生,也一直都有人願意花錢買。

除了例監是花錢就進的以外,其餘三種還是比較正常的渠道,至少在正統十三年孫若微開例監之前,國子監的貪腐情況都沒有現在這麼離譜。

廕監一般是祖上有軍功或以身殉國者,如明初很多開國功勳將領的兒子都在國子監學習過,畢業後基本都直接去五軍都督府或有司做官。

對這些人來說,國子監不過就是一個冠冕堂皇做官的階梯。

舉監是指下第舉人入監,即從落第舉人中選拔優秀者入國學讀書,這個歲數一般在25歲以下的資質尚佳者。

至於選拔的標準,是四個字——年少質美。

這個就不難理解,那些考舉人不中的,下次考試又要再等四年。

不少在二十四歲上下的考生,下一次基本就三十而立了,很多人是等不及的,而且越往後的排名只會越來越低。

所謂年少質美,便是選入國子監也有年齡要求,三十以下方為年少。

那些下一次科舉幾乎接近三十歲的,一般都會想方設法透過舉監在三十歲前加入國子監。

貢監則是地方府州縣學向國子監貢送的優秀生員,像歷史上吳承恩、蒲松齡都是被地方府州縣學推薦進國子監的。

朱棣很明白,如今便是這三種看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年軍國

行者雷昂

庶女天下之妃同凡響

雲淺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