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二章 裁親軍下十四衛,朱棣重生土木堡,崛起的石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行了,別吵了。”

房頂都快掀了,為了爭搶這十四個親軍衛的人,一向文縐縐的文臣們就差大打出手了,是一點兒文官的樣子都沒有了。

朱棣實在是看不下去了,說道:“兵部和戶部各執一詞,朕來說句公道話,就讓這些人來決定怎麼樣?”

這話說完,殿內頓時一片議論。

“什麼意思,什麼叫讓他們自己決定?”

“就是啊,這些無知刁民懂什麼?”

文臣們又是逐漸的爭論起來,他們爭的是這些人的戶籍算到哪一邊,仍歸軍籍,自然就還是兵部管,這次精簡親軍衛,也就沒兵部的事兒。

可要是歸為民籍了,卻是要歸戶部管了,只留上十二衛,那就是要裁掉下十四衛的全部官員、士卒。

具體還不是這些人,而是他們各自的家人,這才是兵部和戶部爭搶的打頭,這可是十四個衛的人。

十四個衛的世襲軍官至少要有一兩千人,算上那些士卒,家人又有多少,那怕是要用萬來計算了。

這麼多的人由軍籍改為民籍,這是多大的一塊蛋糕,戶部能搶到這些,做夢都要笑醒,尤其是戶部直接接管這些人丁的官員,這就相當於在京察中,找到了一塊免死金牌。

什麼意思呢?

為了配合折畝新法在河南順利推行,朱棣在京師開展了持續一段時間的京察,用意一個是為了篩選官員團隊,第二個便是震懾京官。

讓這些地方豪強的保護傘,不至於把事情做的太過分。

但京師龍蟲混雜,大老很多,但是小魚小蝦更多,這些人為了避免京察後被裁員,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戶部之中,這種小蝦米也有不少,尤其是掌管戶籍的那些人,平時基本屁事沒有,很少有政績在他們身上。

要是這次把下十四衛的人全都轉成民籍,無論是漁民籍、鹽戶籍,還是灶戶籍什麼的,統統就都歸戶部管。

那也就意味著,幾萬個人的政績要來了,在京察期間立有政績,只要不犯大事兒,至少頭上這頂烏紗保住是沒什麼大問題的。

但是問題又來了,兵部呢,兵部願意?

下十四衛計程車卒和軍官家屬,至少幾萬,有可能十幾萬的人口,說交給戶部就交給戶部了?

奪人錢財,有如殺人父母啊喂!

一個滿意,就有另一個會不滿意,因為黃冊上的戶籍數目是一定的,有多少人歸入民籍,就要有多少軍籍消失。

這對於兵部而言,是不可以接受的結果。

但既然是皇帝說話了,不給這個面子也不行,就這個意見討論一番那是必須的,但文臣們有權利拒絕。

這就是大明和後來韃清不一樣的地方,韃清皇帝提出來的意見,文臣們往往只會奴顏屈膝萬歲萬萬歲。

朱棣的話,戶部是勉強能接受,但兵部卻是很不滿意。

憑什麼?

這幾萬人本來就是軍籍,為什麼讓他自己選?

兵部的人其實也都知道,大明從洪武年間一直到現在,軍戶的私自逃逸現象就是屢禁不止。

無論永樂、仁宣、正統幾朝怎麼提高懲罰力度,這都是於事無補,私自逃逸的軍戶一直是越來越多。

這種問題,是軍戶制度在慢慢變爛在作祟,根本不是單純提升懲罰力度就能杜絕的,就算是洪武年間也有。

所以兵部的官員們都心知肚明,要是按皇帝說的,讓那些刁民自己去選,結果和交給戶部幾乎差不了多少。

軍戶們本來就要逃逸,歸位民籍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求菩薩還來不及,怎麼會拒絕。

朱棣也知道這些,之所以提出這種方案,為的是給兵部一個面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亞歷山大四世

季敏傑

殷商玄鳥傳

摟住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