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生死關頭,回到大明當才子,吳老狼,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壬戌科會試,劉若宰就是因為祖籍出身不好,被當時的主考官從進士名單中劃去,這才導致名落孫山,現在明熹宗又親自問出這個問題,劉若宰就不知道該不該說實話了。
“胤平兄,說你是後來才遷居到梁山的。”跪在一旁的餘煌知道劉若宰的出身情況,便壓低聲音好心建議道。可劉若宰猶豫再三,最後還是咬牙答道:“回稟皇上,草民的祖籍是山東水泊梁山。”
“山東水泊梁山?就是那個宋江造反的水泊梁山?”明熹宗果然拉下了臉,哼道:“那你是後來遷居過去的?還是祖輩上就住在那裡?”
“回稟皇上,草民的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山東梁山人。”劉若宰回答得非常乾脆。這麼一來,明熹宗臉色更難看就不用說了,擔心朝廷裡出現一股魯黨勢力的東林黨眾官則是眉開眼笑,東林黨天巧星浪子左春坊左諭德——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錢謙益乘機出列,奏道:“啟稟萬歲,自天啟元年以來,彗星屢屢白晝犯日,各地災荒不亂,反賊群起,建奴犯邊,在這個時候欽點一個出身於梁山水泊的學子為狀元,微臣認為十分不妥,望皇上三思。”
明熹宗面無表情,心中卻已決定採納錢謙益的意見,把這個倒黴的劉若宰從得中名單中剔出去(注)。而魏忠賢一黨的人雖然很反感東林黨的拉幫結派和排除異己,可是看明熹宗神色不善,還是乖乖的閉嘴,不去觸明熹宗的這個黴頭。只有劉若宰本人雖然明明知道自己肯定要倒黴了,表情卻非常坦然,只是在心中安慰自己道:“聖人云:誠者,信也!唉,我若欺君,或可保住狀元頭銜,卻失信於天下。現在我雖然很可能落榜,卻可無愧於天下了。”
“皇上,草民有話要說。”正當明熹宗因為劉若宰的出身問題心情極為不爽時,咱們的張大少爺忽然開口了,離席下拜,指著正在暗中偷樂的錢謙益朗聲說道:“皇上,草民認為這位大人所言大誤,不僅欺君,而且誤國誤民,請皇上治其妖言惑眾之罪!”說罷,張大少爺又指著劉若宰說道:“至於這位考生,草民認為狀元非他莫屬。”
張大少爺的話還沒說完,金鑾殿就已經是一片喧譁,魏忠賢一黨是驚訝於張大少爺到現在一個字沒寫自身難保,怎麼還跳出來幫一個毫無關係的劉若宰說話?劉若宰本人則是瞠目結舌,不敢相信在這個時候還有人敢出來冒犯天顏,替自己說公道話。而東林黨官員卻是個個怒形於色,無不心說這股新興魯黨來勢不小,一個個還沒有功名官職就敢拉幫結派和東林黨對抗。至於被張大少爺指責的錢謙益本人更是暴跳如雷,喝道:“張好古,你一個殿試考生,上得殿來不做文章、不寫一字、只顧貪睡也就罷了,現在還敢指責本官的忠貞之言是誤國誤民?你倒給我說來聽聽,我的話裡到底有什麼誤國誤民的地方?”
“張好古!”明熹宗也極不高興的哼道:“錢愛卿的話有什麼誤國誤民的地方?”
“太陽他娘!賭一把了!”張大少爺心中咬牙,心道:“反正交白卷上去,魏老太監肯定不會放過老子!老子不如賭上一把,說不定還有活命的機會!”
注:劉若宰因為祖籍是水泊梁山在天啟五年丟掉狀元一事,出自野史和民間傳說,多用於激勵世人誠信做人,是否史實已無從稽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