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五章 太子少保,回到大明當才子,吳老狼,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百一十五章太子少保

張大少爺的三條政令透過各級官府傳遍陝甘各地州縣府鄉後,立時就在陝甘大地上掀起了一陣強度堪比十二級的龍捲風——畢竟大明自建國以來,張大少爺還是第一個違背常規,列出絕不接受投降的必殺名單的剿賊主帥!有幸上榜的神一元兄弟和不沾泥等八大賊頭更是暴跳如雷,紛紛叫嚷著要給張大少爺一點顏色看看,讓張大少爺知道馬王爺到底有沒有三隻眼!不過話雖如此,鑑於張大少爺的政令還有無比缺德的一條,那怕是八個賊頭親兄弟親兒子拿著他們的腦袋去交給官府獻功,都可以獲得赦免以及獎勵,八大賊頭還是難免有些嘀咕——我身邊的親信兄弟,真的靠得住麼?

招撫政令具體會不會起到效果,能起到多少效果,關鍵還是看張大少爺能拿出多少糧食來賑濟百姓,讓處於餓死邊緣的陝甘百姓有一口飯吃,不致餓死——這也是考驗整個大明朝廷的財政力量和動員力量的關鍵時刻了。十分幸運的是,張大少爺有一個鐵腕治國的好乾爹,為了給張大少爺提供剿匪軍費和賑濟錢糧,魏忠賢把兩年來查抄不法奸商所得的銀兩全部劃到了張大少爺帳下,又嚴令全國各地的大小官員配合張大少爺行事,和張大少爺書信來往頻繁、交情極深的江南大太監李實也給足了面子,指使江南各地的稅監礦監全力為張大少爺收購江南百姓餘糧,透過運河送到徐州,再從徐州透過陸路送到陝西發放賑災。

五月底,第一批五十萬石糧食送到西安,讓張大少爺喜出望外的是,李實收購的糧食實際價格,竟然比事先估計的要低上將近一成,向李實派來的押糧太監仔細一打聽,張大少爺這才明白具體原因——原來這又是張大少爺做出來的缺德事。第一件缺德事是張大少爺幹掉了張家口八大蝗商,北方邊境的糧食走私活動也遭到沉重打擊,前些年被張家口八大蝗商透過各種渠道走私出境的糧食大量積壓,供求比例有所改變,價格當然就要滑落。第二件缺德事則是張大少爺搞的什麼狗薯推廣種植,手裡握著臨清州近八成土地的張大少爺家帶頭大種狗薯,連年豐收,帶動了整個山東都大種特種狗薯、土豆和玉米等高產植物,並且在北方普遍乾旱的情況下大獲豐收,也讓山東成為北方近年來第一個實現糧食自給自足的省份,並且還有少量糧食能夠外銷營利,幫助鄰省渡過饑荒。有榜樣在前,又有魏忠賢的鐵腕推動,北方各州各府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推廣高產作物種植運動,並且普遍取得豐收,雖然推廣時間不長,還沒徹底扭轉整個北方的缺糧局面,但也大大緩解了糧荒饑荒的窘況,更減少了對江南產糧省份的糧食需求。兩大客觀原因放在面前,江南的糧食價格再不降就真有鬼叫了。

五十萬石糧食走陸路穿過河南省,僱傭了超過十萬人次的民夫,河南也是乾旱的重災區,糧荒情況僅是比陝甘稍微好上一點,民夫都是要求拿糧食支付工錢,一路上人吃馬嚼再加上工錢支付,五十萬石糧食運抵西安時也只剩下了四十五萬石,十成中少了足足一成。不過面對如此巨大的損耗,真正知道民生艱難的魏忠賢和張大少爺父子卻不僅不頭疼,反而暗暗有些高興,因為這對狼狽為奸的狗爺倆非常清楚,五萬石糧食的所謂路途損耗,實際上等於是在河南變相發放了五萬石糧食的賑糧(明代中晚期一石糧食約合94.4公斤),拿到糧食的十萬民工和他們背後的幾十萬家眷,也將在很長一段時間不再為無糧渡荒而發愁,既運輸了糧食又穩定了河南局面,可謂一舉兩得。而事情也正如魏忠賢和張大少爺狗爺倆所料,第一批糧食過境的河南後,沿途經過的州府縣城治安果然大為好轉,同時大量的窮苦百姓也紛紛從偏遠地方湧向官道,只盼著能有機會當上運糧民夫,掙些糧食回去養家餬口,不少河南賊亂的苗頭也被扼殺在了萌芽中。

六月初十,在張大少爺的親自監督下,陝西西安府率先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